• 微信登录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 目录
  • 评论
  • 设置

学经

作者:南山空同    2021-09-26 12:39    阅读:1401    回复:0

第十五讲 天下万物,莫不生之于水土

●本义


余知天下万物,莫不生之于水土,故水势不可堵,地脉不可违,何以故?


水如民之言,常处低微之地,滋化诸灵,流于四方,不与万物相难也。故有高山,水仰而环之,是有洼谷,水注而平之,是有峤山,水绕而穿之,是有田地,水舍而注之。此四者,皆为其至清至善至柔至弱之本性也。


至清至善至柔至弱之物,易为众灵轻而下视之,假而利欺之,巧而取夺之,截而断引之。水可至柔弱清善,亦可至坚强。水之强,一曰聚,二曰势,此二者得成,纵有万土之基,冲而毁之,纵有铜墙铁壁,淹而埋之。


水之聚,堵之果,不堵不足以成其聚,堤坝之功,在其疏而堵也。土之厚,山之高,终有其尽也,唯水之不竭也,故堵不过甲子,终有一溃。唯其势更强也。


水之聚,当察而疏之,生灵之意,当顺而导之,民众之言,当宣之使言,无有聚其大,堵而截之,甚于水焉。水之势,非水之势,堤防之势也。


土如民之行,常处低微之方,生养诸物,偏安一隅,演诸财为民用也。日有全食,不禁土之运;国有饥荒,不夺种苗,以求土有所演,民有所用,生有所养焉。


普天之下,莫非水土之疆也,水塞不疏,土无所演,则山崩川竭焉。禹开九道,非移土之功,令万民生养之功也;禹疏九川,非治水之功,乃疏万民之怨矣。


礼盛而没知,仪重则路塞,大威之下,言论不通。礼有不善,祸乱之根,仪有不实,积怨之途,大威不舍,水必荡之。



●习



1.请结合中国古今的史实,陈述“礼盛而没知”的现象及解决办法,如果不了解或想不起相关史实,可以在QQ群内向同学发问或交谈。


2.不要试图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但条件具备时,应当把自己的观点力求简洁、明确、完整地告诉别人。


3.在听完别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后,先不要急着反对,先让大脑中闪过一个念头:“他有可能说得是对的。”思考后再否定或肯定。完成上面几件事后,写一篇围绕某一件事的小文,不少于500字。

写下您此时的想法吧~
取 消    发 表
评论(0)
    Copyright © 2012-2021 南山空同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1429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