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登录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 目录
  • 评论
  • 设置

揭秘历史背后的故事

作者:南山空同    2021-09-27 13:00    阅读:2307    回复:0

周公与庄子身世之谜

说到周公,除了周公解梦这个名词外,很多人并不了解周公,但你可能听过《周礼》,没听过?那总听过《周易》吧?没听过?那么,孔子呢?老子呢?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弟弟,其实这些身份都不重要。

商末周初,周公与周文王一起,完成《周易》的创作,这套思想体系和预测吉凶的方法,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被喻为中国第一奇书。

周朝初年,周公制礼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方面,使其成为系统化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并在其统辖范围内全面推行礼乐之治。史称周礼。

老子一族,专职负责学习和传播周公思想,并以周公思想为基础,写出了《道德经》。

孔子以周公为偶像,四处传言他得到了周公的思想真传,将周公的思想及周礼进行自我整理,最后成为儒家思想。

也就是说,中国的儒道文化的源头,其实集聚于一人身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三本书,《周易》、《道德经》、《论语》,都其实是以一个人的思想体系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只是,有深有浅,《周易》为周公亲作,《道德经》为周公思想的延续,而儒家思想,只是披了件周公的外衣。

所以,要讲中国传统文化,不讲周公,不了解周公,其实是缘木求鱼之举。然而,举世之上,除了他征战平定天下,除了他代王而立的事迹,有关他更多的消息,并不为人所知。

我们说,周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想和社会体系,小到民间风俗,大到帝王之制,近到时事政治,远到哲学思想。

我们说过,某种文明的兴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渐进式发展,也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一点一点的进行传承,发扬,创新,这种文明有迹可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文明,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的文明因为有自身发展的阶段和脉络,都有迹可循,极为便于研究。

还有种文明,是复制而来的,我说的复制而来,是指它与本地并无直接关联,或者说与上一时期的文明没有连续性,是把另一种文明体系,直接复制粘贴到了这儿,这种文明并不好研究,就像我们直接在非洲土著部落修了一座长安城一样,这种文明是通过复制粘贴完成的。

那么,周公在三千年前,带给人们的文明,是以往基础上的传承、发扬、创新,还是复制来的?

我们知道,殷商文明尊鬼神,尊敬鬼神,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而周公尊道德伦理,也就是把鬼神一步步扔到了一边。

一个从小生活在尊敬鬼神环境中的人,却将尊神敬鬼扔到了一边,要人们遵守道德伦理,并将四时之学确定为大学之道,要人们通过向大自然学习,向一切自然现象学习,来认识世界。进一步将尊神敬鬼放在了一边。

可以说,周公的每一步棋,都是要将鬼神置于死地,有那么大的仇么?

我们很快会发展,尊神敬鬼源于夏,兴于商,而在夏商之前,轩辕氏之前,人们推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推崇蓍草之法得吉凶,推崇观星望气,推行四时五行。

而这些事,都是发生在距今 5300年前。

也就是说,周公直接跳过了 2300年的时间,将思想接到了距今 5300年前,将夏商的思想文化直接绕了开来。

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目中,这 2300年来,其实是走了弯路的,所以,他直接继续传承、发扬和创新的,是 2300年前的思想。看到这儿,便知周公绝非凡人。

周公是否在 2300年前就存在过?如果存在过,他是谁?

静待惊天爆料,周公在 5300年前的身世。

先给几个提示:

1、周公出生在宝鸡;

2、周公参与灭的是轩辕神族;

3、周公不喜尊神敬鬼;

4、尊神敬鬼的,蓍草之法被弃用;

5、周公重铸九鼎,故有问鼎中原的一说;

6、周易之前,其实有段时间,还传过连山易,只不过是很早之前;

再问几个问题:

1、文真为什么会选周公?

2、周公如果是大神级的人物,为什么要听文真和法藏的?

3、周公为什么不肯为王?

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目中,这 2300年来,其实是走了弯路的,所以,他直接继续传承、发扬和创新的,是 2300年前的思想。看到这儿,便知周公绝非凡人。

文真在民间传说中,有个名号,叫天神太一,楚国又称东皇太一,所以管文真在世间所占的山,叫做太一山(太乙山),因此,终南山的名为太一(乙)山。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天神贵太一,太一佐五帝。民间认为,天神至高者,为太一,因古代天子在祭祀太一神时,在春秋两季,又因祭祀于东南方,故又名东皇太一。

天神之中,真是太一最为尊贵么?不是,太一之上至少还有伏羲呢,那为什么说他最尊贵?

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直接管的事最多,伏羲是干脆不管,法藏是幕后安排协调,直接出面的,众仙能接触到的最高位的,无疑便是太一天神;第二个原因,是后面的那句话“太一佐五帝”。

古代有“三皇五帝”之说,然而,这个三皇的名单,一直有出入,甚至多达六个版本,但不管是哪个版本,都有一个人在,那就是伏羲。

而伏羲留给世人的有八卦,法藏留给世人的有蓍草之法,但他们俩共同的特点,是不直接对“人”,对人做事的,是五帝。

这五帝的版本也不统一,但不管是哪个版本,都有黄帝和炎帝在,余下的版本中的很多人,其实相当一部分,只是黄帝的后代而已。

但这个名单,都是炎黄之孙流传的,作为曾经和炎帝与黄帝作对的对手,蚩尤肯定是被排除在外的。

如果我们刨除他们之间的恩怨,按神州大地上的族群来看,这五帝该是谁?

神农、轩辕、蚩尤、炎帝、黄帝。

我们再来看“太一佐五帝”这一说法,太一天神至尊高贵,那么,“佐”五帝的佐,不是辅佐,而是帮助,古代的佐字,是帮助的意思,佐者,助也。因此,我们会看到,三皇的地位要明显高于五帝,“太一佐五帝”,是指五帝是得到了天神的认可和帮助,所以才有资格称帝,因为在古代人们的共识是,必须君权神授,才有资格称帝,才会被认可。

那么,以上五人,都得到了君权神授了么?

最早君权神授的象征,是获得蓍草之法,可以借蓍草之法,察四时之节,应八风之法,号令耕种,所以,最早得到授权的,是神农氏。

神农氏族在从岷山迁往宝鸡一带时,路过终南山,得以见到法藏,。

当时神农氏族的大智者见一人两手把草,反复把玩,当时神农氏族智者看到的这把草,是为蓍草。当神农氏问时,法藏言说山水草木,均自然而然,自然界内,万物之变化,皆可近观其身,远察万物,故此蓍草,可明万物之变,可知四时之节。

当时神农氏族的大智者问法藏是谁,言说是伏羲文真之友,然而,昆仑山上的事发生时,伏羲还没出生,故智者并不知伏羲的背景,只知道在昆仑及昆仑日月山中,有文真尊者和法藏尊者在。

如今他们得到了自称是伏羲和文真朋友的帮助,自认为得到了太一天神的帮助。后来,法藏临走前,独抽出一根蓍草于己。智者问其故,法藏笑着说道,此为无极,无极者,生而未生,化而不化,故曰不可知,你留之无用,去之无用。言罢而去。

此后,神农氏族之智者,以占蓍草之法,占四时之变,察耕种之节。众族皆视蓍草之法为天赐之机,可知天通地,故神而往之,神农氏族中所得智者,以获蓍草之法为首,为众族王,号令耕种。

蚩尤后来过终南山时,遇到文真,得到他传授的行云布雨之法,也算是得到了文真的帮助,确立了其族群地位。

轩辕黄帝,继承了祖上的荣光,就像贵族血统一样,他是最后一个轩辕氏族的神族血统,所以,说他得到太一天神的认可也不为过。

在神农氏族(岷羌神族)势力强大时,其常羊(烈山,也叫连山)神族并不强大,但当时有一神龙,直接投胎于其族之中,因神龙为伏羲神族(伏羌神族)的重要代表,而伏羲是龙马氏的大弟子,其地位接近于龙马氏,因此,神龙所投胎的烈山氏族一下子变得重要了起来,那个被神龙投胎的孩子获得了极致的优待,被称为龙种,最终成功成为整个神农氏族的首领,那个人便是炎帝。

但是,炎帝在五帝之中,就他一个人,既没遇到法藏,也没遇到文真,只是伏羲一族产生的神龙。那么,太一佐五帝之事,又该从何说起。

首先,我们要说的,神龙出于伏羲一族,最精通的,当是伏羲一族的八卦,也就是八风八方之法。

因为当时的发展局限,法藏教给神农氏族的,只是利于耕种的四时之法,也就是有关生长收藏的理论方法,一些更复杂的事,则用蓍草之法直接断就可以。

可以说,对当时的神农氏族的人来说,法藏教的东西既本源又实用,本源的是四时之法,而实用的是蓍草之占。

但时,这一切在炎帝看来,是太简陋了,为什么?

因为伏羲的妻子是女娲,除了伏羲教授的八卦之外,伏羲部族的人还从女娲那里学到了很多历法知识。可以说,龙马氏的几个弟子,对历法这些知识,并没有上心,而女娲却是在历法上进改良许多,建立了一套适合地球的历法系统,而这些知识被炎帝所掌握了许多。

所以,炎帝在他的部落,将伏羲的八卦思想进行具体的应用,形成了“连山易”,连山易,也叫烈山易,是因为炎帝所在的烈山而得名,这座山位于宝鸡市的西南角,今天的甘肃陇南地,挨着伏羲生活的天水区域和女娲部族生活的凤州区域,也挨着轩辕氏出生的番冢山区域。

这时的炎帝,是披着神农氏族衣服的伏羲氏族人,因为其族群是神农氏族的分支,但他本人又是伏羲氏族的神龙投胎,思想体系是伏羲氏族的。

炎帝最初随轩辕黄帝一起征战,战胜蚩尤之后,却被轩辕黄帝算计,死时也没能死在故土之山,他身死之后,被轩辕黄帝派人要拘灵而亡,他落在了应龙和力牧的手中,最后关头,应龙念在二人都是神龙一族,且神龙一族中,在幼时曾有戏嬉之谊,故意装做不敌,放了他一马。所以到了后来,应龙再回神州大地之时,投胎成为秦始皇,周公作为文真的弟子,虽然不是对手,但也应该出来表示一下吧,他却守着崆峒山,对秦始皇没有任何表态和行动。他的心里也极为痛苦和复杂。

一方面,二人从小一起在终南山中长大,有戏嬉之谊,这种千百年来的戏嬉之谊,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理解的,不是三年两年的戏嬉之谊,而是达到千年之久。再一方面,应龙曾对他有救命之恩,要不是当年大战之时应龙有意放他一马,他恐怕元灵早灭了。再说,灵力法术上,他也不是应龙的对手,因此,在秦始皇故事的整个过程中,周公这样重要的角色,居然没有站出来和秦始皇面对面的冲撞,也是有着复杂的心理,这种心理,也许只有风后能理解,也只有他,更能理解风后。

应龙放走炎帝的元灵后,轩辕黄帝心生不满,决定此事由自己来侦办,他料想炎帝的元灵回到了故土常羊山,并一路追了过来。

等轩辕黄帝的元神到了常羊山下,却看有一老人,坐在路口的一巨石跟前,手中把玩蓍草。他也看出这老人是一灵体,便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在此把玩蓍草?

那老人回头笑着说道,这蓍草,没有了根,自然便成了把玩之物,这常羊之山,乃烈山氏族之根基,若是没了这根基,烈山氏族也如这蓍草一般,成了把玩之物。

轩辕氏言说道,神农氏没,轩辕氏兴,草宜生兴旺之处,此为自然之理!

老人道,既然如此,你拿走这蓍草罢。

轩辕氏生出意念,要将那老人草中的蓍草拿回来,那著草却在老人手中依旧把玩着,没有任何影响。

老人装做恍然大悟的样子说:想必我老得都不记事了,万物因有位而生利害,诸物因有形而得损,此蓍草无位无形,自然不得其损。如今列山氏既无高位,又无人形,怎么还会有神灵之害?

轩辕氏知道他在批评自己追杀炎帝的元灵,也深知自己不是对方的对手,便惊奇地问道,我素闻为师言说过,他有一兄长,曾授神农氏族蓍草之法,莫不成尊者便是?

那老人道:独木不支,独苗难长,先有神农,后有轩辕,烈山生有蓍草,鬼神难易。

轩辕黄帝知道此老人便是法藏,也知法藏反对炎帝的元灵灭亡,因此退而离开,后去崆峒山寻找太一天神。

法藏曾有恩于神农氏族,后又救了炎帝一命,从此之后,无人再为难炎帝。

2300年后,商末周初,这对整个神族来说,都是 3000年一遇的大事件,自然抽调精兵强将细心安排,而整个安排的大管家,便是法藏。

当时,要处理轩辕神族在人间一家独大,鬼神当道,众人不堪其扰的问题,这就像你本来是要派一个放羊娃与其他放羊娃一起放羊,但有个放羊娃赶走了其他人,不但自己组织了一群牧羊犬来放羊,还用羊来喂给牧羊犬吃,自己还经常骑在羊身上玩乐一样。

而这时候,法藏面临的阻力从灵界来讲,一是轩辕神族人数众多,影响面广,根深蒂固;二是九天玄女和共工俩人已暗中结成了利益共同体,阻挠计划的进行;三是,在人间,无论殷商还是西岐,都实际上在九天玄女的控制之下,无论是纣王胜还是吕尚胜,都是九天玄女安排的人。

而法藏这边,能派出来的大神级人物,在灵界,主要是素问为首的昆仑众仙,这些能确保文真在灵界有足够的能量可以调动,但人间呢?

普通人的认知和心性,不足以面对如此多的高手和大棋局,所以,必须从灵界派大神下去。

但是派谁好?首先,九天玄女也好,轩辕氏族也好,都是伏羲女娲一族的高灵,灵脉关系极广,肯定不能从伏羲女娲一族选人,第一,九天玄女之上,恐怕只有白矖和腾蛇可以选,然而,他们和九天玄女的私交甚密,更何况,他们是轩辕神族的本族。

还有,蚩尤部落与轩辕神族有世仇,但要找出高灵来实在不易,更何况,要寻找的这个人,心性必须好,能帮助文真在人间行事,配合度要高,还有,自身觉悟也得跟上。要对付鬼神当道的问题,须要向世人讲授生长收藏及八风之理,蚩尤部落在这方面一直不灵光。

算来算去,没有人比炎帝更何适,炎帝简直是完美的人选。

炎帝懂蓍草之法,而蓍草之法,便是生长收藏之理的再现,炎帝也学习过八风之法,不但学过,而且还根据女娲的历法精要,将其加以改良。

再说,炎帝灵脉极广,连在轩辕神族内,也有很多人同情炎帝的遭遇,更何况当年轩辕黄帝征战时,因为炎帝威望高,一度还打的是炎黄二帝的旗号,炎帝居前,他居后。

还有比他更适合的人么?

所以,法藏和炎帝谈这件事,要求炎帝下凡做事,并问炎帝有什么要求?

炎帝说,我当时长成于羌水,兴于羌原(宝鸡),曾带领族人先是北上,然后一路东扩,言说要寻一安定之所,后却祸事连连,族人却不曾得利,虽事过千年,依旧有愧于此。

今若下世为凡,愿生于故地,造福于此,也算心愿得成。另,两千余年前,众神与民同乐,民有尊敬,不生恐惧,如今,世人恐而敬鬼,惧而尊神,皆失本源,我愿再传大道,还于蓍草。

法藏言说道,终南山下,有邰氏国,古公亶父,为人淳厚,颇有古风,文真尊者也有意助而佐之,你可生于其门之中,辅佐文真尊者。

后,炎帝转世,成了周武王的弟弟,聪慧过人,也招文真喜爱,成为文真弟子。

如果说谁能真正控制商末周初的西周政治,只有两个人,吕尚和周公,其中,吕尚的身后是九天玄女,周公的身后是太一天神。

然而,大家都看得到吕尚威武霸气,却不知周公处世之策。周公要布的,是千年之基,不是赢一时之仗。

黄帝在世之时,为了能服众,也曾建过类似明堂一样的建筑,用来祭祀昊天上帝,意思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会通告昊天上帝。那么,昊天上帝是谁?是太一天神。

这个建筑,夏朝时称为世室,商朝称为重屋,供奉的最主要的天神,便是太一天神。人们也将其称为皇天上帝。

但人们在生活中接触不到太一天神,他们所接触到的,只是那些号称代表了上帝的轩辕神族的众鬼神,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便是太一天神,便是皇天上帝的代表。

后来,文真附灵在周公身上之后,才敢去拆供奉着太一天神的重屋,滑稽的是,是太一天神自己带人拆供奉太一天神的神邸。

文真为什么要附灵在周公身上?原因有很多,其中拆重屋,建明堂这件事,只有周公的身份去拆才行得通,但要是没有多少法力的周公肉身去了,肯定会被轩辕神族危害,所以,文真附灵于周公之后,前去拆太一天神的神邸。

当时,有很多老百姓跪在地上,用肉身挡住周公所率军队的行进道路,以免他们侵害到“重屋”,更有几个情绪失控者,持棒冲向周公,在被控制后,多次意欲自杀,眼里布满仇恨。大骂周公道:你这恶魔,敢拆重屋,太一天神会降罪于你,你会受到天神的惩罚。

周公看着不说话。他们哪会知道,主持拆重屋的人,正是太一天神自己呢?

这时有守重屋的巫师冲出来:你们要想拆上帝所居之所,简直是妖魔所为,今天我能力有限,无力保护上帝,就让我与上帝共存,你们先杀了我。

周公一步步走近,那些巫师愤怒得眼睛充血,浑身发抖:我将向轩辕众神祈求,请你们管管这些妖魔,他们横行世间,如今连重屋也敢侵犯,请轩辕众神助我灭了此等妖魔。

周公坐在了重屋前,言说道,你且请那轩辕众神来,我倒要问问,他们在世间都有何作为。

方才喊了半天的巫师不再喊了,只是浑身依旧发抖,眼里充满恐惧与仇恨。

周公将对方称呼为老人家,说:老人家,我以前见过你?那人摇头。周公又问,我可曾坑害过你亲友。那人更是摇头,但补了一句,我族迁移之时,你曾派人发放备用粮食,我当时还以为你是好人,谁知今天才知,你是妖魔。

是因为我要拆神邸?

是,你不但是妖魔,还是天下所有人的敌人。你将会千秋万代留下骂名,你的子孙后代也将以你为耻,鬼神将永远纠缠于你,让你夜夜不能安稳。

周公走过去,缓慢地说,老人家,我不怕。我想问你些问题。

那老人点点头。

你家中可有子孙?

有啊,你想干嘛,你想杀了他们么,你杀了他们,我也会死守这儿的,我会诅咒你们的。

周公笑笑,接着问:你有多久没有看到他们了?

那老人先是一愣,接着仔细一想:六年了,我六年没有见到我的儿子了,我的孙子现在五岁多了,可我也没有见到,你想干嘛?

周公继续说到,孙子五岁多时,正是可爱的时候,你想他们么,你的儿子和孙子。

老人眼泪就掉下来了,声音颤抖地说,想,我当然想他们,可是我在重屋供奉上帝,怎么能离开。而且我听说他们迁移之后,就不知道上哪儿去找他们了,我心急,也在神面前求他,求他让我们早日团聚。

周公笑着说,老人家,你的儿子和孙子都很好,我今天让人请来了。

说完,老人顺周公所指的方向,看到了自己的儿子,旁边站着一个他从来没见过的孩子。一家人团聚的情景,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动容不已。

周公走过去说到,老人家,你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吧。

谁知那老人迅速放下孩子,跑回刚才的位置,擦下眼泪说:妖魔,我差点上你当了,你休想用亲人来引诱我不守重屋,我是说什么也不会回去的。

周公说,老人家,你就回答我一句话,你是不想,还是不敢?

老人屏住呼吸想了半天,最后跪坐在地上,哭诉到:“我不敢,我不敢离开,我怕天惩罚我,我怕我的家人受到连累,我明年到了七年,才可离开”。

周公过去扶起老人,并转身大声对众人说到,今天拆重屋的人,是我姬旦,你们并非不想保护重屋,而是你们力量不达,我太强大。所以,一切都与你们无关,一切鬼神降下的灾难,都有我来承担,你们尽管放心忙自己的事。

话刚说完,老人先擦了下眼泪,对着周公说,我恨你要拆重屋,说完,小跑着过去,抱了自己的孙子。

周公拆了重屋后,原址改建明堂,供奉的不再是上帝,而是上天,并且声明说,明堂可通上天,上天者,天象也。新修的明堂共三层,底层为四方形,四面各施一色,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中层十二面效法一天中十二个时辰。顶层为圆形,四周环绕九龙雕塑。中间有巨型木柱,上下通贯,意为通天。

这一举,将人们尊神敬鬼,改成了尊四时之变化,效天地之规律的原则。文真的附灵离开周公的身体后,周公来到明堂,又在跟前修建了用以观天象的建筑,可用来观测天文,校勘历法。

世人当时想不到,那个一心要毁掉太一天神神邸的妖魔,就是太一天神自己,那些保护太一天神的愚昧民众,最想灭掉的妖魔,正是他们最崇敬的神。

当太一天神,也就是皇天上帝,不再附灵于周公,而到了终南山后,有关太一天神支持周公,支持西周的言论慢慢从高官之间,传到了民间,人们这才突然间明白,那个传说中的大神原来早已现完身了,并且已离去,在人世间,离太一天神最亲近的人,便是周公。

不但民间,连官员方国,也对周公敬畏几分,他们知道,这周朝的天下是皇天上帝亲授的,万万是不能反对的。

纣王之所以什么都敢做,就是因为他相信,只要有轩辕神族守护着,自己永远就没事,而如今,周王室有了更大的靠山,哪个老百姓又敢反呢,如果没人敢反,那么,将来的这个政权,岂不比纣王的还要令世人敬畏?

当时周公为了防止这一思潮的起身,特意提出了一个言论,叫做“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意为,在皇天上帝(太一天神,文真尊者)的心目中,对人和事无远无近,无亲无疏之分,只要按规律办事,他就会辅助谁。因此,我大周要实行的是德政,即按规律办事,特别是按自然和人性的规律来办事。

后世的儒家,一直在曲解周公的德政思想,在德字前面前加了个仁字,将德政说成了仁德之政,后来直接改成了仁政。

真正的德政,是指整个政府的决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和人性规律,要按规律办事,无论是多大的神授权的政府,只有按规律办事,实行德政,政权才有存在的合理性。

为了防止当时的民众崇神敬鬼之心复燃,周公在文真的授意之下,有意弱化“神”的作用,将敬神概念先是改成敬皇天(指太一天神),又在宣传中,慢慢将敬皇天简化成敬天,最后提出以德配天。

他在宣传中告诉世人,皇天上帝不是我们一族的神,是天下共有的神,他不会特意眷顾谁,只要我们按规律办事,他就会眷顾谁。

当时的用语不叫按规律办事,叫做天道,道指规律。以德配天,就是用我们符合规律的实际行动,用来接近天道(规律),这样,我们才能有往而无不利。

而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做的,就是明德。什么是明德?明德即是近道。

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掌握和认识所有的真理和规律,但我们可以无限度地接近它,我们无法保证我们的每个行为永远符合规律,但我们同样可以无限度地接近它,因此,明德,即是近道。

故,大学之道,在于明德。然而,怎样才能做到明德(近道)?

万物都有生长收藏之理,都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穷尽物力去做事,要懂得从自然界的节气变化中,明白度的重要性,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在这里,我们要记住的是,以德治国,不是用仁德治国,也不是用高尚的品德治国,而是按规律办事,按自然和人性的规律办事。

但后来,经过汉代的伪儒家修改后,德政思想变成了以仁德治国,恨不得把每一个皇上都打扮成仁德圣人,动不动就要求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但问题在于,扭曲后的人们并不知道什么是道德。

道,是指一切规律,主要指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性规律,其中,社会规律要从属于自然和人性规律。

德,是指按规律办事。道德,是指认识规律,并按规律办事。

周公为了让君王明白什么叫人性规律,特设定了树下办案的规则。

即,当民众产生纠纷后,在一宽阔之场地处,特别是树下,由政府派人断案,断案时,旁边还会留一些民意代表席位,这些民意代表是随机选中的成年人,要听他们的意见。

这些制度,特别类似于西方的陪审团制度,这个制度的设定,还有一个目的,是瓦解神权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将对错的判定权交给了民众,而不是众神仙。不知道在神仙的眼中,文真和周公,是不是罪大恶极?是不是神仙中的败类!

只能说,认知短浅者,不足以谈道德(指规律和按规律办事)。

后来,周武王病重之时,周公,吕尚和召公及众臣都觉得武王已是救不过来了,这时,大家提议占卜一卦,看怎么办。

周公这时说,我这一生,无论大事小事,都没有求过皇天上帝,因为我作为他的弟子,深知生老病死,生长收藏,都是世间常事,但我这次想求他一次,要是可能,我用我的命来换回姬发的命。

如果大王真的要这么早的离开人世,是我们的先王需要,那就让我去,我多才多艺,肯定能照顾好他们,也请皇天上帝帮忙,能容我拿命来换就好。

他说这话的时候,文真的肉身已死,已正式成为太一天神,他的祈祷受到了文真的感应,文真告诉他,可以在无人的屋内单独说话。

周公到了屋子内,见过他的老师文真,文真言说道,你知道我是不答应你的,周武王只是普通的人,正如你所说,生老病死,生长收藏,都是世间常态,我怎么会干扰。

周公跪了下来,说,请先生原谅弟子的心机,弟子知道,如此事行不通,先生定不会现身,会装做没有听到,不予理会,先生既然到来,定是此事有转机。

文真笑道,在此危难之机,武王病危,是因轩辕神族侵害,虽是侵害,我亦不好率先破坏生死之道,为他开方便之门。

但,如若武王此时离世,世人必然以为他是遭受鬼神之责,才有今日,其它各方国,也定是会内心不安,有意重新效忠于殷商,那世间之人,又将复迷于鬼神之说,前面诸多作为,定当功亏一篑,因此,虽生死是为定数,但何时死,因何而死,却藏着变数之机。

你不求我,我不好主动来应,今日你既然以此求我,那我有一事与你相问。

周公知道自己的哥哥有救,并且天下也可稳定,便言说道,无论先生有任何要求,弟子定当全力遵从。

文真道,轩辕神族实力强大,世人又此般愚昧,终南内部,也多有二心之灵,而现在周室尚弱,武王命在旦夕,按常理论,凶大于吉。

如若你肯答定,从明日起,我座下众高灵,将接管周王室三年,我亦附灵于你身,你的元灵,我将封存于崆峒山中。是时,周室将不再为轩辕神族所侵害,天下苍生也将愈加安定,三年之后,大患将除,你再回沣都王宫,我率众仙神将重回终南。

周公自然满口大应。

文真又言道,武王肉身已是败坏之躯,我也只是将其延缓,并不能改却生死,延缓之期,恐只有一年有余。

周公也知道多说无益,于是答应了文真。

然后,周公走出屋子,象征性地请大家占卜,得到的结果都是吉。第二天时,周武王的病奇迹般的好了。

周公并没有将文真和他谈的事告诉任何人,这件事也成了整个周室那几年巨大的秘密。

周公的元灵要被封于崆峒山,他临封前,和文真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你现在有了肉身,夭夭又在宫中,你就把夭夭娶了吧。

文真含糊其词地说,这事再说吧,周公并不罢休,说你别再说了,先生如若娶夭夭时,我定不在场,也无法行礼,我现在写一首诗,送给先生和夭夭,也算是尽了弟子之心。然后,周公就写了那首历史上极为有名的诗,《桃夭》,送给了文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然后他告诉文真,如若你们二人成婚,这首诗,就是我送给你们的礼物,希望能用得上。

第二件事,我这肉身,虽说是借于先生,但可借不还,如若我的身死,可换来这块土地之上民众的安宁富足,先生就代我做主便好。先生曾教导弟子,死而不亡者寿,弟子愿做长寿之人,这肉身,任凭先生处置,只要不误天下之事便好。

周武王离世之后,一直是周人把持朝政,后来等周武王的儿子长大,大家都说周公老是占着位子不给你,肯定有问题,他就是想当王。

他听信了别的人的话,偷偷派人去搜周公住处,搜到了史官当时记录的周公占卜时的话语,说愿意拿自己的生命换取周武王的生命,他一时羞愧无比,方知周公之心,非世之常人所能度。

在儒家的史书和典籍中,周武王死后,周公并没有掌握王位,一直在辅佐成王,直到七年之后,成王当位。但事实真是这样的么?

如果周公没有称王,管叔怎么可能会起来反对?因为周武王排行老二,管叔老三,周公老四,如果要称王,按古制,也应当是管叔称王,而不是周公。

在当时,传位有两种传法,一种是传给自己的兄弟,一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很明显,周武王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是不可能传位给年幼的成王的,所以,他在临死之前,把周公叫来,要传位给周公。

周公答应了么?他答应了,是的,答应了继承周武王的王位,在所有的儒家典籍里,周公是没有答应的,因为,儒家思想的基础和代表人物是周公,如果周公答应了,这与汉代以后的儒家礼制是不相符的,所以,后世坚称周公没有称王,而是用心的辅佐周成王。

但是当时是战乱纷争时期,周公是要出来做事的,而且在当时,他不以周王的名义做事,就会言不正名不顺,他征战各地,在随时宣布各种全国性的命令,不可能给自己再设一个障碍,随时还要象征性地请示周成王。

所以,在武王去世后的七年中,周公是明确称王的,只是汉代以后的儒家一直倡导国无二君的思想,所以将这段历史加以篡改,一个劲儿的否认周公曾经称王的事实,但在汉代以前,周公称王,实际上是家喻户晓的事。

在当时,西周有两个王,一个王是周成王,另一个王是周公,当时的典型情况是,国有二君。

国有二君的原因是,周公作为上古大神,一个人间的王者,对他不具有任何吸引力,所以他必须选一人代替自己称王,与此同时,为了方便做事,他不可能不让自己为王,谁规定国不可以二王?甚至三王,四王呢?

周公称王的直接结果是,管叔反了,而且管叔反得非常彻底,他是直接联合纣王的儿子一起反的。

也就是说,周公称王这件事,导致的结果是,有三个兄弟,联合纣王的儿子一起,起来反对他,甚至是连威望仅次于他的召公,也对他称王的行为感到不满,他不满的是你这一称王,给西周带来了多大麻烦。

周公说服召公说,肉里面如果生了脓疮,越早挑破越好,以免增大溃烂,我称王,便是挑破脓疮之举。

召公说,我知道你一直处后而不为先,也深恶虚名,今见你称王,不顾兄弟反目,实则奇异之,方才听兄所言,我虽能明兄之行为,然敌方强大,我恐不敌。

周公说,民间有十个贤人帮助于我,可保我赢得胜利,他说的这十个人,包括紫葳公主的哥哥太玄,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真武大帝,还包括素问(斗姆元君)等人。

在介绍太玄时,周公还向召公介绍了那支由太玄控制的特种部队,铁血之族。

这些人虽然只有百余人,却可以轻松战胜万人,为什么?

在当时,其实打仗时,士兵们拿的武器全都是杵,什么是杵?就是木头棒子。只有极为高级的将领,才会拥有一件青铜器的武器。

木头棒子的最大特点是,基本上无法一棒子打死人,因为木头棒子要轮起来,才能打人,这个幅度和时间跨度太长,会给敌人加以遮挡或躲避的时间。

高级将领有青铜短剑,这种剑刺人可以一剑致命,但问题是青铜较软,如果对方用上等的藤盾上挡,基本上是刺不穿的,又因为青铜短剑较为小巧,缺少砍杀力,威力有限。

而太玄所领导的那支神秘特种部队的装备是每人身带两支铁制小匕首,通常这支小匕首会束在绑腿上,背上负着一个大柄斧,一只手里还拿着藤盾。

他们打仗的过程,基本是先拿藤盾挡一下对方的木头棒子,然后近身,剑刺,基本一刀致命。

如果遇上对方是拿着短兵器或盾牌的士兵,通常是双手执斧,劈砍下去,基本上对方的盾牌会直接开裂,后面的人也会被照样砍伤,当时那个斧子有八斤重,势能强大。

他们的这些装备,在当时,甚至超过任何一个帝王的装备。

在西周之前,铁是一种比黄金还要贵十余倍的贵金属,战场上的金属武器,基本全是青铜。有人会说不对啊,在西周之前,人们已掌握了铁的冶炼技术啊,已经有了铁器。是的,西周之前,人们已学会了打造铁制武器,但那些铁是怎么来的?

那些铁是从天然陨石(纯铁陨石)中得来的,也就是说,其实在西周之前,人类还没有掌握铁的冶炼技术,所有的铁器,都是经天然纯铁陨石打造而来,因此是少之又少,远胜黄金珍宝,在每一位帝王手中,铁器是一种值得炫耀的宝物,不是用来装备军队的。

那么,太玄的这支部队,又是怎么来的?

太玄是古麇国的王子,紫葳的哥哥,古麇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一段特殊的所长,他们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铜矿治炼技术。

他们最早曾在 5300年前,便为蚩尤部落提供铜制武器装备,轩辕氏族在与蚩尤部落大战前数年,曾想方设法策反了古麇国治炼匠,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带着冶炼技术和工具,成功逃脱,到达了受轩辕氏族控制的荆山脚下(位于河南灵宝的荆山),建立铜矿冶炼场,设立武器制造基地,作为与对岸的蚩尤作战的资本。

甚至在蚩尤败后,他将从首山上采来的铜,也在此冶炼。为众人所熟知的黄帝铸鼎、禹铸九鼎,都发生在这儿,而使用的技术,正是来自于古麇国。

也就是说,太玄是冶炼世家出身,但故事并不止如此。

商末之年,有陨石雨降至古麇国,而这场陨石雨,开启了人类新的文明,即铁器时代的到来。那场陨石雨被中国的古志记录了下来,甚至湖北郧县的名,也是因此而生,但记录者并不知道当时的麇国人拿这些陨石做了什么。

人们将这批陨石收集到宫中,查看是否为陨铁。很快,他们便失望了,单纯从重量上来说,也不像传说中的陨铁。反而,这被当成了不祥之物,弃之宫中十余年。

十余年后,宫里来了新主人,他一到宫中,便问到十多年前天降陨石的事,问到那些陨石的下落。待打开地下的储存处,人们看到了陨石有些地方的色泽发生了变化,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铁锈,他们得到的是石铁陨石。

古麇国的工匠们,提受了一个新的任务,要将石铁陨石中的铁冶炼出来,而安排这个任务的人,是宫中来的新主人——文真。

文真教他们如何将木材做成木炭,然后以木炭作为基本燃料,从石铁陨石中提炼出了铁。

冶炼成功后,文真带他们在附近的山上大量寻找铁矿石,然后加以冶炼,得到了更多的铁,为铸造武器做好了准备。

这之后的两年中,他们铸造了可供装备百人的锦制武器,然后毁掉了冶炼坑,也不再生产木炭。

文真要离开古麇国时,太玄挑一百多精兵,在素问的授意下,前往武当山,把那儿当成秘密据点,训练精兵。就是这支以一敌百的精兵,成为周公后来取胜的关键力量。

他们的斧子,可以装长柄,也可以换短柄。遇上在平原上打大仗时,一部分斧子会换上长柄,坐在站车上,一路砍杀过去,两边的士兵就算拿了藤盾,也基本上会被劈裂,更何况大多数士兵,连盾牌都没有。

等到了将领跟前时,他们又有短柄的斧子,依然无法招架。

这一百余人中,有一小部分人装备不是斧子,而是弓箭,唯一不同的,他们的箭头是铁制的,这些箭用完后,会回收,因为铁太珍贵了,对他们来说,每支箭都做得跟艺术品一样讲究,不容丢失。

当时周公被困在唐国,后宫火起时(是那个喜欢周公的宫女点的火,目的是为了放他走),有灵通知他们周公想要逃走,潜伏在城内的只有二十多个铁血士兵,再加上宫内的两三周公随从,突然发动强袭,整个唐国宫内外共有守卫近七百人,虽说将这二十余人围在了中间,但这二十余人走到哪,哪儿就会被杀开口子。

他们不但冲到宫中护送周公离开,还在出城之时,在数千人的围挡之中,架着几辆战车,直接冲出了城。以至于周边的很多士兵都只敢看着他们离开,却不敢近前。

那之后,这支神秘的部队才被外界所知晓,并且将他们的武器称为神兵。

那在这支队伍之中,还一支更为厉害的编队,精英中的精英,就是隐者,也就是培养了一支不想杀人的杀手,整个隐者队伍总共有七个人,他们是人,但也都懂一些法术,介绍下这七个人的能力和学习课程。

如果你在电视电影上看到过拿人钱财后,或单枪匹马,或三两搭档,取人性命于瞬间的杀手,觉得他们很酷。但,他们不配杀手这个名字,他们只是虫蚁,放个饵,便会舍身相拼的,只是虫蚁,哪配得上杀手的名号。

杀手,最早的意思是指,绝杀之手,一招制敌。这里的绝杀,不是一刀致命,而不杀。杀手是绝杀之手的简称,意为,他们出马,是为了杜绝杀戮,通过非常的手段,最高目的是杜杀戮。

前文我们讲到,文真让太玄训练这么一支军队,装备有那么强大的兵器装备,真的是用 100人的队伍,要在战争之时,将敌方的一万人砍杀干净么?

战争无英雄,能减少战争伤亡的,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是真正的军事家。如果一个军事家,都是以覆灭对方的整个军队,来取得胜利的,那是反人类的战犯,而不应当冠以军事家的名称,真正的军事家,一切的努力,最好的结果,永远是不战而胜,不杀而成。

因此,当时文真让太玄训练的神秘军队之中,最重要的那支,便是隐者杀手,他们的最高目的,是一招制敌,不战而胜,在他们看来,靠取人性命的方式解决问题,是莫大的失败。

因此,有些时候,是用完他们七个后,才会真正的用到其他兵丁。

所以,杀手和普通的军队的最大不同,军队要的是靠打败或杀死一整只军队,才可以达成胜算,而杀手则不同,他是要绕开大规模的残杀,来完成使命。

因此,真正的杀手刺客,反而是内心极其悲怜和尊重生命的人才能做得了,因为悲怜生命,所以他们才会将自己处于险境,用来消除潜在的杀戮和战争。他们除非自己性命受到威胁,甚至是从不杀人的。并将自己不杀人或少杀人当成成就感。

他会在对方床头放一把木制的刀,示意你最好不要怎么样,不然我随时可以取你性命;也会是在你一转身,回过头来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那人并不说话,自带筷子,示意你继续吃饭,他也在你旁边安静地吃饭,喝酒。酒足饭饱,才会和你说:你要保护鬼神?就你?然后在你目瞪口呆中离开。

你会突然间觉得自己好弱小,是啊,我连自己的性命都保护不了,还要保护鬼神,如果你所说的鬼神那么强大,为什么还要你来保护。

这七个人中,都懂武术和幻术,只是各有所长,他们所学的幻术,主要包括易容、易形、易体、易音、遁形、避水、辟谷、龟息、辟火、土隐、水隐等。

易容,有点像现在的化装术,要求短时间来,改变脸部特征,变成另外一个人,通常需要配合易形,危机时,随便拉过来一个敌人,躲到暗处,只要有十余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将对方弄晕后换好衣服,并让对方变得像自己,自己则穿好对方的衣服,当大家一哄而上,以为是对方制服你的时候,你从人群中退出,然后迅速离开,对方会在有可能在第二天,才发现出错了。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易音是最基本的课程,也就是通常说的,学某个人、某类人或某种动物发声,达到欺骗的目的。这种欺骗往往很有效果,特别是你刚进一个房间,将对方控制住的时候,有可能会被外面的人察觉,这时对方往往不会轻易进来,先问,这时模仿屋内人的声音说话,效果奇好,警觉的人会自然退去。

遁形有很多办法,其中之一是遁形的口决,有次去吃饭,遇到朋友来点菜,不希望被看到,然后念动口决,我们明明就坐在他们点菜的前面,他们三四个人来回看,就是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存在,每个人的视线都会有视觉无效区,而口决就是通过干扰,让自己处于对方的视觉无效区,你在那儿,对方却不会看到。但有种情况会被大家看到。就是对方眨完眼后,盯着你所在的地方目不转睛地看四五秒,就会看到你的存在。但通常人的目光扫过去时,只会有一两秒种的时间。可以被利用。

避水,别人要去一个地方,看到水后,会望洋兴叹,特别是宽广的水面,但对刺客来说,这是绝佳的地方,因为对方的防守会放松。他们会在水面上放置避水道,踏水而行,只要不超过 150米,都是最佳距离。

辟谷,很多人认为人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会死掉。其实普通人只要稍经训练,七天七夜不吃不喝,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可以照样走路说话,也不会对身体有大的伤害。而刺客的时间是至少半个月不吃不喝。因为,在危险时,只要隐藏在某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地方,便可以,没有人会相信半个月还有人会活得好好的,等时间过后,再开始行动。

召公得知周公的这些安排后,和周公说到,你在外征战,这边的事,你放心,我会替你做好。只是,管叔于你我,同为手足,你又何必激他。

召公的意思是说,管叔和我们是兄弟,我们可以想办法说服他,让他接受这一切,又何必要激他和武庚(纣王)的儿子合作,兴兵而起呢。

周公不好实话实说,只说,手足伤病,痛而弃之,就是当手足病重点无法保留时,只能忍痛放弃。

但作为附灵于周公身上的文真,他知道管叔所统治的地区,都是殷商遗民,背后是轩辕神族的支持,也是轩辕神族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而管叔又极为信奉鬼神,如果不激管叔,武庚也没有信心起来发兵,如果他们什么举动都没有,那他就根本无法侵入到武庚的地盘上去,那么,轩辕神族的这块根据地,就会长期存在,只要轩辕神族的力量在后面起着作用,早晚会出问题,不如主动激出问题来解决。

所以,称王,表面上来说,是他会招来祸害,然而,他是通过主动招致祸害,来减少后面的祸害。

正如五行之中,生和克,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要看你想达成什么样的目的。

我认为,一切的已知和未知都是相对的,一切百度上搜不到的知识,都是更加可贵的。

传统文化源两周、周易精化现五术,海内八字与奇门,海外星座与塔罗,玄幻文学生灵智,科幻推理省自身,各行自有门道在,莫道对错与是非,对酒当歌谈未知,夏虫语冰亦开怀。

当初文真(太一天神)要附灵于周公时,很多人感到难以理解,为什么要附灵于周公,为什么不直接以神的名义出来做事。

有人说,轩辕神族已将皇天上帝的身份当成至高无上的象征,因为轩辕氏当时就是太一天神的弟子,所以他们为了推崇轩辕神族,也让世人认识到你是至高无上的天神,那么,现在只要你一出现,你一下号令,岂不是什么事都解决了?

文真问道,我如何才能一出号令,便诸事皆解?

那人说道“尊者可以太一天神之名义,发号施令,天上地下,神仙凡人,莫敢不从,尊者也可以显现法力,众人一看尊者法力强大,自知为神,也当归顺。无须屈驾绕远,而附灵于周公”。

文真言说道,我在世之时,仅以百年计,而离世之时,当以千年计,我离世之后,若有灵以太一天神之名义,干扰世间,世人当如何处之?凡一听神降临人世,便恭听不二者,世人当何其愚昧,世人若以法力强大者,是以为神,那我离世之时,凡法力高强者,均可以神之名义,号令世间,那与今日轩辕神族,又有何异?

如若我今日以法力之强,天神之名,而灭轩辕神族,那世人必当更崇敬于太一天神,我所为者,又与轩辕神族有何异?

我附灵于周公,并要周公不显异能,皆要世人自信人之心力,可不必代代附于鬼神。因此,凡是我族仙灵,投胎与人世,皆不可自言为神,凡自言为神者,皆为欺世盗名之举,皆非天神;凡是我族仙灵,投胎与人世者,皆不以法力高低而论,皆以普通世人而现世,以其智慧而为神圣。

文真的意思,凡是自言为神或神的代理人者,都是欺世盗举之举,也绝不是天神,所有的神仙,入世以后,都不是以法力高低为确定身份的,而是以他们的智慧。也就是说就算你是神仙,你来到了世间,没有任何的先天光环,也不会靠法术大小来判定你是否是神仙,而是看你的智慧能影响多少人,能否使更多的人人性觉醒,甚至更具神性。

所以这下子变得很简单了,你自己觉醒,获得更多智慧后,能让他人也觉醒获得智慧,那么,你就是神仙,如果你掌握了道(规律)后,能让他人也知道(规律),那你也是神仙。而不是跑出来说,我是神,我是天下唯一的真神。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人,各个仙灵入世,都不言自己是神,都宣传自己的思想理论,让更多人觉醒人性,他们也不显现神通法术,而是著述立说,启发世人。如果这时候,突然冒出个人来,说,看这里看这里,我是太一天神,我是皇天上帝,我才是真神。大家都回过头去看他,会不会觉得这个人特傻?

老子,乔达摩都从不说自己是神,也不神话自己,而是以言论智慧,而启世人。

文真后来不再附灵于周公,离开世间回终南山时,对周公说,如若世人只知有周公,不知有炎帝神龙,不知有太一天神,为世人之福,亦为我所愿。

这时周公才知道自己的前世身世,即炎帝神龙。

周公后问文真道,从以前的先生之称谓,改为尊者,说道,尊者要弟子传易于世人,其果是愿何如?

文真道:大道不行,帝王神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文真的意思是说,易可以教会世人懂得大道(大道指综合天道、地脉、人性三方面规律来辨证地看问题,而不是拘于其中某一个点),如若大道没有得到畅行,那么这天下,这地球,便永远是属于帝王和神仙圣人的,如若能让更多的世人知道真相,知道大道,那么,天下才是属于公众的,属于每一个人的。

周公道,我定竭力而为,尊者知千年之事,可愿告知我之未来。

文真“看”了半天,突然“唉……”的一声,长叹了口气,说道,我这便回山。

周公送了几步,又复问到,尊者真没有要启示弟子之语?

文真指着远处两个一起玩的小孩说,言说到,那个个子高而瘦的,是哥哥,和他一起玩的,是他的弟弟,他们俩在一起玩得多开心,他们还在一起能玩十年,也许十年之后,因为参战,哥哥去了外地,俩人没有再见,很多年后,这个哥哥会回来,那时,正赶上贪心的弟弟要赶走父母,占整个家,父母不肯走,然后他要杀年老的父母,这时,哥哥想去帮,可既不能帮弟弟,又不忍心看父母死,后来族人看不下去,杀死了弟弟。

如果我现在走过去,去告诉他们这些只是可能发生,却不一定完全成为事实的事,他们又该如何?他们不可能不信我说的,可是如果他们真信了我说的,他们又哪来的那么大的勇气,去面对将来的一切变故?他们现在还能在一起有十年美好的时光,可以一起陪伴玩耍。

最后文真笑着说道,我虽知千年事,却不去多想千年之果,下雨自有屋檐,可事先于高屋之上,建瓴而待,唯不因他日房塌雨漏,而弃今日之为。

附:关于镜像世界

为了感谢大家,我将一则原本留给未知学院 \"灵异玄幻 \"栏目的贴子,发出来,文章以“我”为人称,但请不要对号入座。

如果一个人离世时是清醒的,那么,表面上,他已经死了,但他其实还可以在另一个“世界”活七天,然后才消失。

我通常将这七天,称为缓冲期,将那个“七天”中存在的世界,叫做镜像世界。而且你通常分不清真假。就像你看到的星空一样,其实很多你今天看到的星体,早就“死亡”了的,但它的镜像还在,所以你以为自己看到的真实的世界,其实大多都是假像,只不过在地球上,镜像世界存在的时间有七天时间。

我今天要讲的故事,是有关于活着的时候,在“镜像世界”中还有另一个你的故事。

如果你一生的命运都是按自然的轨迹运行的,那你的镜像世界和现实世界是重合的,也就是说,并不会存在另一个空间里还有另一个你,但是当因为某个特殊的外力改变了这种惯性,便会产生另一个镜像世界,也就是另外一个可以存活七天的你。

我小的时候,有天发现我在自己的梦里,便不想醒来,赶着时间在醒来之前,四处游玩和找好吃的,直到醒来,才唏嘘不已。

后来我发现在梦里居然可以有另一个世界,便练习着让梦和上次的接起来,能成功的机率很低,但仍然有成功的时候。

后来,我在梦中梦到了一个女生,我清楚记得那个日子,是 1月 17日的晚上,然后在 18日的晚上,我再次在梦里见到了她。

那天梦中,在一座寺庙数十米高的石头台阶上面,有很多人,我在最上面,当时人山人海,我被挤到最边上,前面的栏栅处,有一个女生,面对着我站着。就在这时,后面的人群又挤了过来。我被挤得朝那个女生倒过去。那个女生吓得头偏向一边。

我用双手从两边抓住了护拦,撑着不让自己继续朝前倒去,那个女生发现我并没有倒过来,便正了脸来看,我的脸离她很近,两人都无法躲开,我只是用全身的力量撑着,不让她被挤到。这时外面的人都晃来晃去,只有她面前的这一小块地方是空的,人流全被我挡在了外面。

我们俩看着对方。我们俩相互看着对方,有近十分钟。这时有人喊庙里有人杀人了,人乱成了一团,她一脸慌张,我把她拉到边上,自己从栏栅上跳了过去,伸出手,要她跟我走。她犹豫了一下,同意了。

我们俩逃上了一辆汽车,车在前面开着,她一片惊慌,我给她递水,却不小心洒了我和她一身,我忙说对不起时,她拿出纸巾,先递给我一些,我笨手笨脚地擦着,或许是她看我太笨,便帮我擦身上的水。

那一刻,我做出了个大胆的决定,我想告诉她,我和她都其实在我的梦里。她不肯相信,我便告诉她我可以隐身,便站在车里让自己突然间被她看不到,然后,我就从她的眼前消失了。

她被我的行为吓了一跳,还是不肯相信,然后我又告诉她我可以将石头变成任何一样东西,说着,就让手里多了一块石头,并变成了一样葫芦样的法器。

她被我行为完全吓到了,我告诉她,她其实是我梦里的一个人,她的存在,只是因为我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有她,她才存在,如果我一旦醒来,她和她的世界都将不复存在。

我记得她当时精神崩溃的样子,她和我讲她小时候的经历,讲她上中学的事,讲她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讲她喜欢吃的食物,她讲她的整个生活。

我不知道自己听了多久,但听完后,我发现自己开始对眼前这个笨笨的女生有了异样的好感,她和我讲那么久,或许只是想告诉我,她是真实存在的。

而我呢,我在做什么,我在告诉一个女生,她其实并不存在,她只是我梦中的一个人,仅此而已。

然后我问她,你怎么就这么肯定你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我梦到的一个人?

她告诉我,她从小性格孤僻,极爱挑刺,又十分物质现实,觉得人世是冰冷无趣的,她曾想过跳崖自杀,但是不敢,在山崖边,她想要是有那么多人挤过来,那挤过来的人群正好可以顺势推她一下,然后她就掉下去死了。

没想我一直撑着人群,没有人过来,我的眼光让她觉得温暖。还有我能将自己变没的法术,让她觉得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事,这样的神奇的事,她居然没有见过。

可我还是告诉她,她是不存在的,是我的梦里产生的,我梦醒了。她就会消失。

在我再次告诉她,她确实在我梦里的时候,她突然间开心地笑了起来,她说她有手机号,她有 QQ号,是她一直用的。不可能是假的,如果我真是在梦里见到她,我可以记住我梦里的手机号和 QQ号,打电话给她,或是加她 QQ好友,不就可以了?

她大胆的想法突然间提醒了我,我也决心一试,但我告诉她,我醒来后肯定背不过那么一长串的数字,无论是 QQ号或是手机号,我往往只对图片和画面有记忆。

后来我们俩共同想办法,她告诉我,她经常去百度贴吧,那里有她四个字的网名,叫胭脂 XX,资料里有她的 QQ号,她的 QQ号头像是有一头牛,低着头,在水边,她告诉我她的真名,并告诉我她在四川成都上大学,大二。

后面的时间,她把她的名字写在地面上,要我一遍遍地记她的网名和 QQ头像,并且告诉我,她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喜欢一本叫《胭脂 X》的网络小说,并且这本小说出版时,选了十个读者的书评,因此,那十个作者的名单里,也有她,我可以在这本书的贴吧里去找她。

我醒来后,努力回忆她在地上写的每个字,终于回忆全了她的网名,便百度这个网名,发现这个名字果真曾经给一本正式出版的图书做过读者点评,并且在这本书的百度贴吧的访谈一类的资料转载中,找到了和网名相匹配真名。居然这两个名字和我在梦里听到的完全一样。

然后,我利用她的真名,找到了她应聘的简历,上面有一张照片,和我在梦中见到的一模一样。她的简历上面也有她的 QQ号。就在我颤抖地加搜到她的 QQ资料时,发现 QQ的头像,正是一头水边低着头的牛的形象。

在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上次进入的,并不完全是自己的梦境,而是另一个人的镜像世界,这个镜像世界就像一棵正在生长的树一样,只要她长弯一点(改变原有的命运轨迹),便会新生出一个小嫩叶来,这个枝叶不会像树杆一样存活几十年,而是只有不到一年的寿命,随着冬天的到来,树还是树,这个小嫩叶将不复存在。而对人来说,却只有七天的时间,对她来说,还只余五天的时间,便会消失。

为了能再次见到,我那五天安排好了所有的事,找到一家酒店,特定叮嘱酒店前台,我要在里面静心写作,除非我主动找,不能打扫房间,不能按我门铃,除非我主动找酒店,不然不可以找我。

前两天,我一直失败,进去的梦境都不是,后来到了 21号时,突然想,镜像世界也应该是 21号,我必须睡前的一切因素都是有关 1月 21号的,才有可能遇到她。 21号那天,我成功的遇到了她。

然后,我又开始告诉她,现实中真有她的存在,那个人活在世上,而你,只有几天的时间,便会消失,紧跟着我又和她用2个小时的时间跟她科普什么叫镜像世界,什么叫七天的缓冲期,什么叫光晕效应,她最后听晕了后,并告诉她我有可能随时会从她眼前消失,那是因为我在那个世界醒了,还有,我没有时间和机会,再来到这个镜像世界看到她了,但我希望镜像世界中的她,能存在下去。

她似乎完听晕了,然后似懂非懂地突然和我说:“你想我怎么我就怎么做,我信你。”

我告诉她,我会带她走,回到现实世界,不让她消失,因为我来到的不是我的梦境,而是她的镜像世界,只要过了今天,我将永远也无法再次遇到现在的她。

我告诉她,有些镜像世界中石头,也可以用来储存信息,可保几天不灭,我知道那样的石头在哪儿,并且我将带她前往,我会把她的信息,或是别人可以理解成为灵魂,储存在里面,然后等我醒后,我再去找到那块石头,然后我供养着那块石头,直到与现实的她相遇,让她的灵魂替代现世的那个她,然后便可以成功。

她答应了,并照我说的做了。

后来,我们顺利地找到了那样的石头,我也顺利地将她的灵魂锁进了那块石头中,我也顺利地醒来,并且顺利地记着那块石头,还顺利地找到了石头。

我在将她的灵魂引出后,设法让她附在了现实中的她的身上。

然后我在 QQ上给她留言,告诉她我的网名,后来,我们开始聊 QQ,我间接引导她一些场景,她却一无所知。

在聊天过程中,我仿佛在和另一个女生聊天,那个女生说话极爱挑刺,又十分物质现实。

几个月后的一天,我问她,你 1月份有没有去过庙会或寺庙里,她惊奇地问道,我怎么知道,然后,她告诉我,那天她心情不好,后来被人挤下悬崖,还好,被山上的树挡了下,受了重伤,昏迷了六七天时间,然后才醒。

我问她梦到了什么,她说,好像遇到一个懂法术的男的,能把自己变没,还能拿石头变出什么东西来,不记得了,然后她说,肯定自己被摔昏了。

我当时坐在 QQ的对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然后她问我为什么不说话,我回答说,自己断网掉线了。

那一刻,我知道,我永远也找不到那个梦里和我相处,并且相信我,愿意为我将自己化入石中的女生了。

后来那个女生大四毕业时,要来北京工作,问我是否约见,我说在外地出差,再后来,我经常盯着 QQ里的那个水边有牛在低头的 QQ头像在看,看头像亮了又暗,却从不和她说话,我知道,我想念的,是另外一个女生,那个和我只在一起相处过五天的女生。

再后来,我重新找 QQ头像时,再也找不到那个头像了,也许,好久不联系,删掉了吧。

我仍可以穿行在两个世界之间,在这之后,我在梦里,从不问别人的名字,从不会去想,这个现实世界,还有另一个自己,并不知道他们和我的存在。我只是突然的出现,突然的消失,如流星,闪过你的眼际,淡笑不语。

周公解梦

今天说到一件事,周公解梦的来源的事。

周公平定诸侯之后,吕尚也被赶下台,文真将身子在崆峒山上还于周公,并要求众仙皆离世。

当时,场面极为悲切,大家一起奋斗很多年,到了最后,赢得了胜利,却即将面临着分离。

仙界的高灵,除了驻守各名山大川的外,余下的散仙都先回终南,等待素问回拜西王母后,再行安排。然那些原本和仙灵关系较好的世人,都在分别之时悲痛不堪,望以后还能联系到这些仙灵们,不然,这与生死之别又有何异?

后来,众将领在山上跪下来向文真求情,文真还是不应。最后扶摇子(陈抟老祖的前世)偷偷跑过去,笑着和那帮世人说,你们可真笨诶。大家面面相对,不知道扶摇子是什么意思,扶摇子不管他们。

他回身跑过去问文真道:尊者说让我等不可与世人再来往,也就是说不能让世人看得见我等,遇到我等,只要我等不让世人看到,不现于世人之前,就等于不干扰世间了?

当时气氛极为沉重生硬,文真见来了个活跃气氛的,便回答道:正是如此。

那其他的不受限?

自然不受限的。

然后扶摇子大笑着走向众人,说,你们笨诶,你们可以做梦啊,虽然你们想我们,等我们离开的时间久了,你们就不想我们了,你们想我们,更多的是想知道吉凶,像以前一样,那我们可以托梦给你们啊,你们可以在梦境之中知晓吉凶预兆,妙得很。

说完,众人都回过头看文真,文真装作没听到,回头和法藏尊者搭话说。

这时和谷子咳了一声,提醒道:尊者有言在先,不可以身示人,故想必在梦中,也不可出仙灵之体。

大家听完,刚才脸上的笑容又是一冷,又扭头看扶摇子,说扶摇子说:“看我有甚用,你们笨诶,不让出现仙灵之体,那我们可以拿日月山川云雾水霞树果为象,暗示吉凶即可,尊者曾言,要我等以自然万为为师,取象于自然,以知万物吉凶。”说完,他满脸的得意。下面也是一片应和之声。

这件事,文真未置可否,但被大家视为同意,确定了下来,后来大家请求周公组织专门的人,用来研究梦境中的各种自然万象,好知道仙灵们的吉凶暗示。

而各个仙灵们,也乐意用这种方式,偶尔与朋友取得一些信息上的沟通,虽然极为有限,但知道彼此的存在,总比没有的好。

这就像两人隔着江河,无法到对岸上去,放个烟火,点个篝火,放些浓烟,让对岸看到,虽不能直接说话,心底却多了份温暖与陪伴。

当时,从崆峒山上下来后不久,周公还专门抽调了一个九人小组,组成了正式编制,专职从事占梦工作,这九个人的编制为: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这九个人就像一个情报机构一样,专门负责建立梦境解读标准,推测仙灵们要表达的意思。因为仙界不让众灵干扰世间,对梦中暗示这件事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仙界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对应的组织,只有个仙灵个人偷偷摸摸的行为,因此,也增加了占梦师的工作难度。

更大的难度在于,人们做梦,做什么样的梦,与这个人白天的精神状态,自身的身体状况、睡眠时的环境甚至是睡姿都有关,这些因素都会产生不同的梦境,你很难确定哪些是来自于仙灵们的暗示,哪些是来自于他们所受自身或外界环境所形成,甚至仙灵们十天半月,不托一个梦,也是很正常的,你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始托。

因此,这九人小组的工作进行得很慢,准确率又极为有限。

后,周公教他们如何占梦,包括掌三梦之法,以阴阳之辨,日月星辰为基,来辨六梦之别,这九人用周公的这些理论方法,用来破解梦中之象,用以占梦,所以管占梦之法,也叫周公解梦。并且完成了解梦的专业籍三本,分别为《致梦》、《筒梦》、《咸陟》,一时成为经典。

待到秦始皇焚书坑术时,心想周公前世曾是炎帝,二人均为神龙一族,且幼年一起长大,故念在旧时之谊的面子上,规定周公的的著作,特别是《周易》不得销毁,应龙的一念之谊,终使得《周易》,得以留传在世。后来,有人问到,《致梦》、《筒梦》、《咸陟》这三本书是否保存,按理来说,秦始皇除了医书,和种植类的书外,都可以毁掉,声明占卜术可以不灭,其实只是因为周公,开了这个口子,但这三本书,说不是周公的吧,周公指导过,说是周公的吧,又不是周公亲自写的。所以,可毁可不毁。

但念在这三本书,曾经记录的是仙灵之界如何与世人沟通的方式,他怕这几本书如果广为世人所知,恐怕神州仙灵再次用这种办法来影响民众,这几本书成为与民众沟通的桥梁,于是,命令全力灭掉这几本书。

所以,周公解梦的真正内容,在上三本书中,后世流传下来的,只是口口相传过程中的一枝半叶。

以上讲的,只是周公解梦的源起,但上三本书中,所讲的内容已超过仙灵的暗示,而是还包含着一些宇宙之中信息的表现。

因此,借助于以上三本书,人们除了获取仙灵信息,还可以用来日常吉凶的判定,甚至是更多。

周公征服诸国后,最后来到甘泉山,自己一个人见到了轩辕神族的首领鬼臾区。

在空旷的大殿里,只有周公(文真)和鬼臾区两个人。鬼臾区低头示意:鬼臾区见过太一尊者。

见到鬼臾区,文真也一时有些百味杂陈,显得极为尴尬,便回答道:问过鬼臾区。

鬼臾区缓慢地走到前殿,用手指指向一个个室燎,那些室燎,都应指一一被点燃,整个大殿立即显得通体光亮。

鬼臾区道,当年先帝(轩辕黄帝)在时,先帝常感念尊者,令鬼臾区在洛水之北修建世室,供奉太一尊者。鬼臾区曾想,世间有太一尊者,才使世人在暗夜之中,得以向而导之。

太一尊者五行俱全,如以火为向导,尊者当如圣火,圣火不常见,室燎燃室明,我等众仙,犹如室燎(房间内照明所用,类似于火把),一一点燃于万千世人之室,他们才在漫长的黑夜之中,得以看见光明。

数千年来,世人生老病死,面对一切不可知,都是相信神的力量,敬仰神的力量,依赖神的存在,方得以度过种种苦难,方到今日。

而今,神却跟他们说,这些室燎会伤人,会有危险,你们应该把他们从房间里扔出去。如若说,仙的存在,当初是因为神的恩赐。然后世之中,供自然之力,得以灵气而生的众精魅们,他们修炼数千年。到后来他们盼望的太一天神到来。却是要求他们不能存在下去。

与人相比,众仙众精魅虽只有万余,然他们亦为生灵。如果说,当初上帝尊神赐人以灵性,他造了人类。但鬼臾区也知道,除了上帝尊神外,还有一个上帝。那便是自然。他们才是真正的造物主。

是自然孕育了这些仙灵精魅,他们自生而起,都知道以太一天神为贵,他们知晓,有太一天神的护佑,他们方能更好的生存下去,为此,他们勤于修炼,乐善好习,虽知见太一天神一面,需数千年的缘份,他们都不曾弃,那么,时至今日,太一天神却告诉他们说,你们妨碍了人类,你们都要消亡。

诚然,人类才被上帝尊神视为己出,才被太一天神当成正途。然鬼臾区亦知,上帝尊神及太一尊者,都曾言要善待新生之灵,那么,鬼臾区所不明者,太一尊者可善待新生获得灵性的人类,为何便不可善待同样新生,获得灵性的仙灵精魅?鬼臾区更不明者,对这些后世的精灵怪魅来而言,他们的创物主,他们的上帝,当为自然,太一尊者又何以定其生死?

周公道:万物因道而生,故生而有道,众仙灵数千年来,为得仙道,修炼精进,余亦知之。自然之道,乾坤阴阳。乾为自生,坤为生他,凡欲自生而强者,必因生他而益。

智尊为众仙灵所言上帝尊神,以其生他之力,而得万灵之感应,天长地久,皆因生他而益。

然,乾为坤先,是因为物皆先有自生之道,方得以存,然自生愈强,则生机愈弱,故暴雨不得恒久,蝉鸣难逾一月者,乾盛而坤弱。故,不强生,不恶死,方可得以恒久。

轩辕黄帝之后,众仙灵精魅,皆知世间有乾,不知世间有坤,强生而背道,故而得损。损众仙灵者,非文真之力,而是众仙灵自身。

你我及众灵皆生于自然,当知自然之道者,生长收藏,生生不息,当明不强生不恶死之意,文真虽知众仙灵之境遇,却不愿有违自然之道,定万物生死者,非文真,而是自然与万物自身。

鬼臾区叹口气道,自然之道,阳明阴暗,然世间之道,暗则生明。故你我位于此处,生室燎以得其通明。对世人而言,犹若此。

世间大世此室万倍,世人不明未知之界,然世人心中有神,他们知晓神可洞彻世间万象,因,他们信仰神,赞美神,依赖神,他们称尊者为万能的神,只要有神在世间陪伴,哪怕是有神使陪伴,他们便内心安宁,辛而有福。

在这数千年中,神不在世人身边,唯有这些神使,就如同一个个室燎一样,照亮了世间的每一处,在暗夜之中,世人可以用室燎照明,他们可以或得内心的温暖与希望。每一位仙灵,都是天神的使者,他们就如同室燎一样,陪伴着世人。

可有一天,神说,这些使者未能通过我的认可,要赶走他们,是的,太一天神,可以赶走每一位仙灵,甚至他有办法赶走每一位世人心中的仙灵。他可以告诉世人,仙灵是骗子,他们不是我的使者,我告诉你们真相。

但这时有位临死的老人,他一生都信仰神,尊敬神,在他临死时,你告诉他,神不是万能的,神不会帮你的。然后,我们要看着这位老人,带着满心的失望和不安而离开人世么?

神创造了世人,世人也在创造神,世人在创造他们心目中万能的神,神是否真的万能,对他们并不重要,他们只是乐于相信神是万能的,因为只有万能的神,才能给他们所有苦难的时光中,带来希望,在黑夜中,带来光明。

那么,如果说世人用他们的想象,创造了一个太一天神,创造了一个皇天上帝。信仰他,可以让世人看到希望。他并不是太一尊神,也不是文真智者,那么,太一尊者又有什么权力,去剥夺他们心中的希望,世人太苦,为何连这些,也要被夺走。

文真道,我无权决定世人信仰神,或是不信仰神,我所为者,是世人在室内,不点室燎(不信仰神时)时,也能如你我一般,可免于内心的恐惧。

文真的话说完,整个室内的室燎,全部灭了,但鬼臾区和周公都安静平和地站着,犹如点了室燎一般。



写下您此时的想法吧~
取 消    发 表
评论(0)
    Copyright © 2012-2021 南山空同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1429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