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登录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 目录
  • 评论
  • 设置

揭秘历史背后的故事

作者:南山空同    2021-09-27 13:00    阅读:2307    回复:0

推背图与烧饼歌之谜

《推背图》,它被誉为中华预言第一奇书,其作者,便是我们在第一章讲武则天时提到的袁天罡和李淳风,传说李淳风应唐太宗之约,推算大唐国运,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 2000多年的命运,也就是直到今天及将来的历史。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

同样推算国运的,还有《烧饼歌》一书,此书的作者,为明初开国功臣刘伯温,两书所言大事,皆有不谋而合,相互映衬之效,不过,二者的有一差异,《推背图》以人带事,时间交错,《烧饼歌》以事带人,难寻主线。此二书相互映衬,为中国预言界的两大奇书。

历史传闻为传闻,我们拨开这些传闻,来看这两本书后面不为人知的那些千古预言,仍如此前,我们不讲你在百度上能搜到的那些信息。

一、推背图里记录的是哪儿的吉凶

李淳风,《推背图》 的作者,他有很多身份,我们只讲他其中两个表面身份,观星人,测风人,是的,有一个是测风人。

先说观星,我们经常听说,某个时间,某个方向,有一颗流星坠落,然后某国国君过了不久便死了,真的有某颗星代表某个帝王?或者说,这某些星星的明暗,与帝王的存亡有关?

在中国古代,观星叫观天象,意为天可成象,象可示吉凶,有圣人可观天象。这些天象,通常从表面上看,包括了月球的盈亏、太阳的出没、行星的冲合、流星的闪逝、彗星的隐现、新星的爆发、日月的交食等。

李淳风对统治者来说,最重要的工作,便是观天象,那么,李淳风观天象的靠谱程度,直接决定了他的专业度。

作为最高统治团体或个人,唯有其权利合法,才可有效行使其权力,而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两方面,君权神授和君权民授,除此之外,所有其他途径获得的权力都是非法的。

从古至今,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君权神授这一传统,但通过第五章的故事,我们基本可以从一个侧面知道了君权神 (外星人 )授的渊源,准确些来说,我们所说的神,其实指的是最早给地球带来灵性的外星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帝。

上帝这一词,最早源于中国,是指对造物主的称呼,这里的造物主,其实有两层含义,一层的造物主,是指促使人变成“人”的造物主,另一种造物主,就是促使地球上生灵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外界条件,如日月星辰。

因龙马氏离灭之时,曾调星布月,布道于星象,伏羲曾夜观天象,以感龙马氏之教导,文真曾将九星气灵与四海相连,所以,观察天象,可知上帝之意愿,可知四海福祸。

中国古代的疆域,或大或小,或者说,你怎么确定通过观天象,知道哪个区域有问题呢,你又观察的是哪个区域的问题呢?这个区域,指的便是四海。

中国古人将天下称为四海,所谓的是天下,最早说的天下,是指能与上天取得沟通感应的下界之地,具体划界,便是四海,所以古人才有“纵横天下,四海为家”之说。

那么,四海,指的又是什么?很多人近代人都认为是指四座大海,错了的,是指四个族群生活的地方。

唐代时有句话叫“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所以,天下重点指的是区域,而这个区域,是指当时四海的民众所生活的地方,这四海的民众,指的便是与中原地带相关联的四个族群,我们以终南山主山峰为基本坐标,以山下的平原为核心区域,围绕其四周的,北边,叫北狄,东边,叫东夷,南边叫南蛮 (非岐视 ),西边叫西戎 (西羌 ),而这些区域,基本包括的区域,北到山西内蒙,东到山东江苏,南到广东广西,西到青海西藏。而这个区域之外的地方,则是外国,也就是我们所说海外一词的真正源起。

又因海内众人皆源于昆仑山,故有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说法,我们以后在讲“玛雅文明”时再讲海外的事,现在继续讲海内的事。

由上可知,李淳风观星象,所获得的,其实是四海之内的吉凶,李淳风在《推背图》中所言吉凶,则以中原为基,四海之内的吉凶。

而李淳风真正讲的,是中原的吉凶,与他紧密关联的,是四海,但李淳风居天地之中,有着自有的优越感,他不将人们所说的区域叫四海,他叫四夷,四夷与四海,所指的族群和地域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四夷,强化了你们都是乡下人,我是城里人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夷人,古代将靠打猎为生的,而不以农业耕种为生的人,都称为夷人 (这个称呼是商末周初传下来的,那时连山东区域,也人多以打猎为生,亦为夷人 ),所以古人一画夷人,都会给他们配一个标准配置,背上带弓。

大家还记得现在最受关注的第四十四象么,里面也出现了四夷,也出现了形象,有人拿弓来乱做分析,确实有点想多了,不带弓的夷人形象,自周至唐,在中国人眼中,根本就不是夷人。

具体来讲,推背图所讲之事,乃以终南山为基点 (无论老子观星望气,还是李淳风观星望气,无不以终南山为基点 ),以中原为核心,观测天象,所言之事,也多为中原之事。

那么,一千多年以来,论皇帝和准皇帝,就有数百个,每个皇帝,在当朝,无不权倾天下,无不受万人瞩目,犹如太阳,挡尽了星空的光亮,然而太阳一落山,余下的是满天星空,在他们那个时间空间段的世界里,太阳便是一切光和热的来源,然而,整个星空中,也许都不值得提及。

在看尽数千年历史风云的李淳风眼中,很多皇帝,只是如同蚂蚁一样的人物,绝大多数都不值一提。我所知的,众人在解读推背图时,近当代主要政治人物,悉数上榜,近当代人物怎么会那么大脸呢?会不会李淳风一个都没提?

其实,大家在看推背图之前,也许可以想一个问题,这本书写出来,是给谁看的?更明确点,他为什么要写《推背图》,只有解开背后的谜团,谜底,才会自然显现出来。

  \"images/0/2018/06/WyylXYFq0cAIKV0s0KIshxKq2qftt0.jpg\"/

第四十四象 丁未 坎下離上 火水未濟

  谶曰

  日月丽天 群阴慑服

  百灵来朝 双羽四足

  颂曰

  中国而今有圣人

  虽非豪杰也周成

  四夷重译称天子

  否极泰来九国春

二、李淳风写推背图给谁看?

《推背图》,能看懂它的人,才会研究着看,看得懂他的人,从来不必看,研究他的人必定是事后诸葛,事前诸葛却从来不研究它。

也就是说,推背图不是给帝王将相看的,也不是给帝王将相手下的高参们解的,如果帝王将相看出了下一步危局,如果他手底下的高手参透了棋局,必定会生出变数来,到后来,李淳风不但砸了自己的招牌,还惹下诸般事端。

那为什么《推背图》还会流传于世?连皇帝身边的高参都看不懂解不透的话,那这书,又写给谁看的?

李淳风受唐太宗之命讲千年之事,那只是借口和谣传,他不说,谁又能怎样,所以不是皇帝要问,是李淳风要说。那么,他要说给谁听?他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

要理解这些,要知道李淳风是做什么的?

李淳风,是一名占风师,从商末周初到唐代,千余年中,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个真正的占风师。我们知道,宇宙的本质是由能量和信息组成的,其中,一切声音、画面、味觉、嗅觉等等,都是信息(灵)的外面表现形式,而去除掉这些外在的表现形式后,余下的,便是这些组成外在表现形式的基本元素,这些基本元素便是八个基本频率的波,他们因为是最本质的存在,去除了一切外表的存在,因此,他们可以直接与万物沟通,这些波,推动了地球上生生不息的节奏。

比如,有年立春那天,同样是风,性质却会变,为什么那天起草木会苏醒,要萌发,它们怎么知道的?

有年立春那天,北京刮大风,我的一个学生说,今天下午正式立春,得换风了。我和学生说,这风到了北京,得晚上十一点。后来学生说,那天吃完饭回去路上,正好赶上晚间 11点,就在那个时间点,原本猛烈的风,立即变得轻柔起来,大家突然间觉得,这种风,是早春特有的风。就是这些最基本的风,因为是最基本的构成,他们可以和万物沟通,无论是草木还是鸟兽,风会唤醒他们。

八风的的概念,最早是伏羲提出的,后来文真将八风八方变成了法术的源头来用,商末周初,文真将八方八风之法在岐山上教给了周公(姬旦)并讲给周文王听,后来周公和周文王依据八方八风之法,创立了《易》,所以,《易经》是具体实用简化后的八方八风之法,如果说八方八风之法是加法规则的话,《周易》便是九九乘法口决表。

但八方八风之法,在后世几千年中,变成了一个失传的法术,结果到了唐朝,李淳风却自悟自参,硬是学会了几成,一时震惊了仙界。

按道理来讲,李淳风能成为唐太宗最器重尊重的道界人物,也能成为武则天尽心尊崇的灵界高手,必定是易学宗师才对,可是,我们只见后世都把他推崇为易学圣贤,而李淳风却只对天文、历算,《道德经》感兴趣,唯独冷落了中国易学第一奇书《周易》,大家不觉得奇怪么?

况,李淳风除了小时曾有一普通道长为师外,并无随异人所学,实为无师自通之人,却能远超前人及同时代人,其人并无其他来历,你要是说他是普通人,也说不过去,你说他是仙人,仙界并无其名,你再去问散仙,散仙们也不知道他的来历,就这么无根由的来了一位孙悟空一般的人物。

解开李淳风的身世,是解开《推背图》的重要一环。

大家还记得, 09年我写《西行九记》时,提到过的一个情节么?

内容讲的是,商末周初,因岐山地震,箕子代表商王在歧地住了一个多月,没有多少事可忙,正好季历的孩子姬旦当时年少,箕子喜欢这个孩子的聪慧,因此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两人很投机。一天他们在岐山打猎。看到有一个人和一匹马前来,那匹马身上并没有缰绳用来牵制它,那个人也并不像平常人那样骑在马身上行车。在歧山中,他们一前一后的向前走。遇到路不好走的地方,那个人总是先通过说话告诉它,跟它说:我知道前面的方向,我带领着你,但我们要前进,走路得靠你啊。

他们一路上说话很多,就像和另外一个人在一起说话一样,那匹马也是紧跟在他后面,没有要离开的样子。

箕子觉得很奇怪,让其它人都在原地待命,他自己下马,在后面跟着往前走。走了不远,那人碰到一汪泉水,便在那儿喝水。箕子这时走上前,向他行礼表示尊重,说道:我在做事时,知道王命是要遵从的,因为那是上天给他的权利,我必须遵从,同样,马也应当听从主人的吩附,按主人的意愿来做事,为什么你要对马像对人一样的礼遇呢?

那人笑着回答说。我们祖上时,家里养着灵兽,那灵兽不但能理解人的意思,还能知晓世间万般生灵的意愿。它当时因认为我的祖辈有智慧,所以一直跟随着我们。我们都把它当成家里的一员那样对待。但是我们父亲他们总是挂念着那些远处不属于他的土地,便要带着灵兽去抢夺,却在半路上灵兽就不见了,怎么找都找不到。到了我这里,我再也找不到灵兽了,所以只好拿马来替代,有什么话就对它说,这匹马也能让人把它当成灵兽,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也不会轻慢地对待它,而是尊重它的反映。

箕子问道:你知道马是用来为人所奴役的,却不征用它,而是自己和它一起走路,难道只是因为这个么?

那个人回答说,我向前走路时,我是马的向导,可以带领着马,并且会激发和驱赶它,使它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当我迷失方向时,这匹马就像你的老师一样,听从它的本意,它可以向老师一样,不会让你迷失方向,所以像它这样,我虽然会骑着它,却不敢过分地使用它。

这个人便是教周公和周文王八方八风之法的文真,他在给周公讲道时,旁边那只马一直在跟前。

后来,这匹马老死后,周公将它埋在岐山上,当地人当成神马来供奉。周公离世后,人们将周公庙也修在了这里,一起供奉。这匹马一直有灵,活于岐山上。

后来有年,岐山发生地震,从地下冒出一大块玉石来,待晚上时,那玉石中走出一个人来,他是玄武大帝,从崆峒山上来,当时的崆峒山上负责事务的,正是周公。

玄武大帝传周公的话说,新的时代要来,道界要有所作为,传播本源之智,然《易》经儒家窜改,早已难现真容,易之本源为八方之法,望有人传本源之智。

马说崆峒山上仙灵众多,为何远道至此?玄武大帝说,他也本想推荐他的一名部下(指刘伯温)去的,然周公认为,传本源之智者,你更合时宜,况,有些事,唯有你去办,才好。

后,马投胎到山下不远处的凤鸣镇,成了李淳风。

但就是因为这样,李淳风成了仙界找不到资料的人。

李淳风通过观天象和占风,很快既可感应到生前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想象,道界和唐朝如果没有李淳风,该是多么的冷清孤独。

唐朝时的道界,有三派势力,分别是洛阳散仙派系,长安茅山派系和天师派,唯独李淳风,哪个派系都不是,成了活生生的孙悟空般的人物。

李淳风的出现,无疑给道界平净的水面上投下一块大大的石子,各种质疑、排斥迎面而来,李淳风又不能自言说,我就是那匹马,只能一点一滴靠实力说话。

他写推背图,是因占风而得,他写推背图,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给灵界展示八方八风之法的玄妙,提醒众灵当从天文、数学、占风这些最基本的源头来认知宇宙奥秘,而不要拿着被窜改过的《易经》奉若神明。

《易经》中的一部分文字被窜改过,一部分后加的内容是为了给窜改的内容做映衬而增加的,这是玛雅灵的阴谋,如果将被窜改过的易经奉若神明,只会习得部分小术,大道上却会越离越远。

举个例子:《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中第一句,是说自生自利,第二句是说生他利人,这两句合在一处,便是宇宙间生生不息的规则,第一个生是指自生和自利,第二个生是指“使他物生”,故言地势坤,坤卦如土地,可以使他物生,换句话来说,乾道如男,刚而自生,坤道如女,阴而生他。故乾坤之道,世间万物,生生不息。

然而,这些内容被补充窜改成了天尊地卑,男尊女卑的思想,你想看着这样一本被窜改过的《易经》找到正途,实是一笑话,春秋战国之后,凡习周易者,小术有盈,无一成大器者。

李淳风写推背图的第二个目的,至今仍是绝密,就像周公将这个目的连玄武大帝也没告诉一样,估计大家此生也不会得知,棋局还在进行中,怎么会提前泄密。

《推背图》中所述之事,时长可达近 2000年,事却只讲了几十件,有人解读《推背图》,连江青四人帮都占了一象,你让李淳风情何以堪?

那么,李淳风所言,皆为大事,那么,我们来理理哪些事,在李淳风眼中才是大事。

第一:唐朝的小事也是大事,李淳风要尽早让大家感受到《推背图》的神奇,拿当朝之事来验证,无不是最为理想的,所以,唐朝的小事也是大事,所以整个元朝,李淳风只用两象来说,一象是说他们成了,另一象是说,他们倒了。

那么,如果元朝的人来解读,会不会成吉思汗,忽必烈悉数上榜,成为推背图上所述的“四夷来朝”的圣人?

第二:皇帝的事,大事也是小事,对灵界影响大的事,小事也是大事。所以,李淳风的大和小,与世人是有差异的。在《推背图》中,武则天一人便占了三象,占整个推背图的二十分之一,其原因,大家从本贴的第一章中,可侧面而知。

第三:紫微圣人的事,小事也是大事,其重要性,胜过万千个武则天。

说到这儿,我们说说第四十四象,也就是即将发生的事,各位可以看到的事,你要是被提示后,看到更多,笑笑就好,不要乱喊。

第四十四象中,核心人物,是圣人。那么,在看透千年世事,又连《易经》都不放在眼里的李淳风看来,哪个皇帝堪称圣人?

自然,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假设错了的,一个有才能有思想的皇帝,在世人看来,那便是圣人,而在李淳风看到,绝大多数都是渺小的棋子。李淳风眼中的圣人,不只是世人眼中的圣人,而是站在灵界大仙的身份上来看,对方仍然是圣人。

那么,在李淳风的眼中,谁才配得上是圣人?答案是“双羽四足”,双羽为凤,四足为龙。

龙凤都是伏羲女娲部落的图腾,但后世都基本以龙来代表伏羲,这里指伏羲的思想(八风八卦),凤,提到凤,我们要提到李淳风的身世中几个相关点,周朝时,发生了凤鸣岐山之事,代表姬姓家族得到了伏羲一脉的认可。那么,认可的是什么?是周公所传递的思想,后来孔子将周公的思想改了皮毛,变成儒家思想的源起,而老子本人从小在周王室学习周公思想,反而得了真传,写出了《道德经》。

而周公本人,是铁心传播伏羲思想的人,所以,这里的圣人,双羽四足,是指行为能和伏羲和“周公”相近人,那么,会不会是这个人继承了伏羲和周公的思想?

那么,伏羲和周公的思想,大家不是都知道么,继承者就成圣人了?

所以,这里的继承不是继承,而是拨乱反正,是重现。就像有个镜子,上面全是尘土,每个人看不到真实清晰的自己和世界,而有个人把镜子擦干净了,那个镜子就是大自然,是宇宙规律。

擦镜子的事,伏羲干过,周公也干过,现在这个“圣人”,所以他继承的不是周公和伏羲的思想,而是继续他们的行为。

日月丽天,山川泽地,通常,管有利于世人的事,叫做泽地,哪怕是日月之光,也称为普照大地,只有对神灵有帮助的事,才能称为丽天。日月丽天只是形容,是指圣人的思想象日月一样照耀宇宙天空,照亮了整个灵界,将灵界的一切阴暗都照亮。那么结果是什么?“群阴慑服”

这里面有两个字很有意思,“慑服”,摄是威慑,在灵界,能对他灵形成威慑的,是这个人的身份,这种威慑会使得虽有灵反对他,但不敢造次,而最后,是诚服。

百灵来朝,是指很多神灵跟着他做事,归宗认根。为了防止大家误会,李淳风特意交待,此人并非豪杰,豪杰非此人。

李淳风为仙人,管人中领头的人,当成人中豪杰,因此,在仙人眼中,人中豪杰者,特指那帝王将相,所以,李淳风所言,此圣人并非帝王将相,大家请不要误会。

为什么李淳风要特意加这句?是因为很多灵,在当时都以为某个帝王将相便是李淳风所说的圣人,李淳风知道会有很多人认错门,也知道会有帝王将相意淫着对号入座。如果那样发展下去,加上帝王的权势,再加上李淳风的千年预言,成就的将不是一代圣人,而会成就一个汉武帝一样的独裁者。

当然,灵界的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这样重要的一个圣人,数千年中,整个灵界人间的一圣人要出世,干嘛你们不想办法让他成为一国之主什么的?不是办起事来更方便么?李淳风的解释是“亦周成”。

然而,李淳风话都说到这儿了,却还不放心,在后面的象里,紧跟着又强调,这人是平头老百姓,绝对非佛家的人,也非道家的人,更不是皇家的人。足可见,李淳风替当时的灵界和人间操碎了心,就差直接喊出这个人是谁了。但他喊出是谁,肯定是在坑谁,大家还记得李君羡吧?

\"images/0/2018/06/axTI0k7YZyIBBBIBXKxetwjKgIigff.jpg\"/

有关推背图,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了,《烧饼歌》的出现,在私人原因上,有一个原因是和李淳风过招,当时本来唐朝时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李淳风,一个是刘伯温,当时却委派的是李淳风。

直到元末明初,刘伯温才得到了一个一展身手的机会。

紧跟着我们要讲的故事,是发生在整个灵界的大事件 “绝天通地 ”。



写下您此时的想法吧~
取 消    发 表
评论(0)
    Copyright © 2012-2021 南山空同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1429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