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登录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 目录
  • 评论
  • 设置

水懂气味,更懂你

作者:南山空同    2024-01-17 10:20    阅读:2396    回复:0

第一章:水的气味不是气味

《本草纲目》: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节主半月,水之气味,随之变迁,此乃天地之气候相感,又非疆域之限也。

其中谈到,水之气味,随之(十二四节气变化)而变迁,难道水也有气味?还随节气变化而变化?,这是变色龙还是孙悟空?水还会这么玩?有违常识!

真正有违常识的,是我们今天对气味二字的理解,里面大有乾坤。

今天人们对气味通俗的理解,是指物体本身散发的味道,但这与古代讲的气味,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这里说的气味,是天气地味四气五味的简称。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专门设立了水部,就如同设立草部木部一样,他将不同的水当成了研究对应,研究其性质,并对其作用进行描述。

水部节气水一章中,他提到了气味一词,这是中医学上的气味概念,在植物身上,更容易让人理解。

比如我们常说到的道地药材之所以最管用,是因为在道地药材中,保持了药气药味的一致性,因此药性药效能得到保证。所以各类药典在论述药物的功用时,会先标明其,以确保其药物性能得到充分保障。

天有四时之气,地有五味之形,四时之气与五味之形相合,则成物之气味,其气味被称为四气五味,又因为已融入物质实体,故也称之为四性五味,亦称气味

气味四气五味中,四气指寒、热、温、凉;五味指酸、苦、甘、辛、咸。这里的四气,其实指的是四时的主气。如《本草经疏》云:凡言微寒者,禀春之气以生;言大热者,感长夏之气以生;言平者,感秋之气以生,平即凉也;言大寒者,感冬之气以生。此物之气,得乎天者也。正因四时气候的变化,使药物禀受有差异,才有了用四气命名的说法,其变化的根本为四时四季

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三气为一节,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故一岁分四时,分二十四节气,分七十二物候。古代讲的气候变化,指的是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和七十二物候的不同。

而《本草纲目》中的论断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节主半月,水之气味,随之变迁。,即,一年之中,有二十四节气,同一水源,不同节气,它会发生气味变化,而这种变化,会产生二十四种不同四气五味特质的水,而这些水会有着不同的气味

我们知道,前面说的气味,并不是一般的气味。那么,是四气五味都变了呢,还是不变?我们分别来看。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味源于地势又不仅限于地势。

我们以道地药材为例,更容易理解。

五味源于地理是指,五味的形成主要受地气的影响,如果地理位置发生了变化,则会直接影响其药性,如唐代《新修本草》曰:“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意思是说生长地势不同,动植物体所产生的性能也不同。这是指源于地势的地方。然而又不仅限于地势,是指还有因素影响五味。即后半句话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而时非。

形象点来说,同样地方的杏子,刚长出来时你去采摘,它会是酸的,快成熟前你去摘,又酸又苦,成熟前你去摘,变成了酸甜、成熟后你去摘则变成了甜。

上面只是方便大家理解五味在实际中不但受地势的影响,还受四时变化的影响,只不过有些鲜明,有些不鲜明,却仍在起作用。所以道地药材对采摘时节也极为讲究,皆缘于其不同时节,所带的气味有所不同。

那么水呢?

我们还是拿植物做比喻,更容易理解,我小时候想种葫芦,便随意将葫芦籽放到我家院子半坡的一个小台子上,用土盖了盖,结果过了两个多月,因为壳厚又坡上雨水不积还没有发牙。直到夏天时,我才看它冒了芽开始生长。

那么,请问这棵葫芦苗的特质是带有春天的五味呢,还是夏天的五味呢?

在整个漫长的春天,因为其坚硬的外壳和干燥的环境,其实种子都没有受到春天气息的影响而萌发,所以春天与它无关,就像死水一样。

地下有很多水,但有死水层,水聚一处,不四处流动,隔绝于外界,这样的水,也被称为死水的一种。若论活水,必须自地下源头出,奔流而走。

那么,这样的水,在受到四时之气的影响后,便同时具备了中医上所说的气味。在这里,气容易理解,就像小苗在春天从地下长出,受到春天生发之气的影响,开始发芽、开花、结果。但呢?

我们以辣椒为例,同一品种的辣椒,种在不同的地区,随着一代代的繁殖,其大小、味道辣度,都会发生变化,哪怕是同样的土壤条件,在种在不同地区,其气味也都会发生变化。

其原因是,地之五味虽受地气所成,但亦与四时之气相感,受其影响。《黄帝内经·素问》中云: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又云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

因此,四时为阳,为气,其性在天为生长收藏,当气味相合时,其四时之气的特性则为寒、热、温、凉。同时,天有五运之气,其在天为寒暑燥湿风,其特性在地称之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其味则称为酸、苦、甘、辛、咸

也就是说,对植物来讲,长至不同时间其性味长期受地气的影响,其味更具有《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所说的: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的特性。而除了玉井水之外,很多活水受地气影响较小,所以难鲜明具备植物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的特性。但另一极为重要的特性却不受影响,即调和五脏

药之味,有两大作用,其一便为五用,即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其二便是五入,即入肝,入肺,入心,入肾,入脾。《素问·宣明五气》中有言: “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而节气水和药用植物相比,并不具有极为鲜明的五用特质(但仍然有,后文会讲到),却仍然具有五入的特性。即不同节气的,带着所走的器官系统不同。故《本草纲目》中言: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节主半月,水之气味,随之变迁。

这里的变迁二字,变是指二十四节气水的的变化,整体可分为寒、热、温、凉,但随着二十四节气所变化的,还有五脏的迁移,即不同节气的水,用施用的五脏系统也随之迁移。其主要特质是五味感应于五脏,酸感应于肝,苦感应于心,甘感应于脾,辛感应于肺,咸感应于肾。

所以如李时珍所言,一年有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主半个月,每个节气到来时,这个节气的水,其气味都会有变迁,并作用于人的身心,调整人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至于其原因,李时珍说此乃天地之气候相感。,明天我们就解释什么叫天地之气候相感。


写下您此时的想法吧~
取 消    发 表
评论(0)
    Copyright © 2012-2021 南山空同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1429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