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评论
-
设置
学经
第七讲 昨夜初遇花开,晨起则败矣
●本义
余昨夜初遇花开,晨起则败矣。去年还家,邻家少年竟不得识,方知已过十数载矣。往昔每念及此,无不伤恐惊忧,著《知》之后,顿然释怀矣,何以故?
伤恐惊忧,如身之小疾,偶患之,不施以针灸医术,亦无碍也。所谓无碍者,自生自消,释然而不相介怀,其不久存也。是故春雨飘微,行人不惧湿衣,秋风乍冷,路人不着厚装者,知其然而明期也。
贪恋痴妄易生伤恐,虚言挂碍易生惊忧,“痴妄、贪恋、言行不一,心有挂碍”者,初皆为小疾,无有所积,则不为其病。然世人久习而为自然,积微成著者甚焉,是有小疾,积而成病。
治病者,一曰消,二曰和,消者,散之减之;和者,损之补之。树不生乱叶,其枝难长也,水无有浮藻,鱼虾不成也,七情者,灵性之根也,故可消不可灭,六欲者,生长之基,和使之损补,以得执一而守中。
余甚聪慧,人见之,皆言年少有为,然每至岁末,常有伤恐,余知一日、十载、千年并无分别,伤时光之易逝,恐日日之复为,挂念白发而言曰:余此一生,为而又为,不知何为也。
余开帖言《知》,如婴儿初生焉,无有挂碍,惹人忧者,未完之事也,故有劳而作,以去其挂碍;心有所惊者,言出而行未践,虚言有伪也,故言行如一,以得心安神静也;惹人伤悲者,痴迷妄思也,故知道而易行,是为得慧也。
余书《知》时,身旁人声杂乱,然心静若水,唯现己之心意,故言道,所谓无碍者,自生自消,释然而不相介怀。知来者不追,知往者不究,过了过了,事过则了,释然而不相介怀;知言者无妄,易行者不迷,做了做了,做了便到,知言而无有挂碍。
●习
1.周末或假日与一两个家人朋友去户外玩一次,出行时不可计较细节上的不如意。
2.列张单子,写下九件你这一生想完成的事或想达到的愿望,可以是很小的愿望或事情。
3.结合第七讲和自己的生活或思想认识,从某方面或整体对第七讲内容进行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