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评论
-
设置
衣食住行
食——上篇 本源知识
二、 生物如何获取能量
(一)太阳是地球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
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生长时获取的能量来自太阳,太阳有两种能量,一种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阳光”,直接辐射大地,它带来携带阳性质能量的粒子。另一种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若起个名词,就叫“阴光”,你看不到,但照样是太阳发出的一部分,照样受太阳的影响。比如,我们看不到太阳黑子爆发时对地球的冲击、辐射,但不代表它不存在。
所以,阴光也有能量,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植物在海底下、室内,没有阳光也能生存,也能获取能量。我们说有的植物喜阴,是指它的生长除了需要阳光,更多的是依靠阴光。
(二)不依靠太阳生长的“太岁”
有一种生物的生长不依靠太阳。而且与太阳没有关系,它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一样,这种生物叫“太岁”。
有人从地里面挖出太岁,管它叫“肉灵芝”,太岁有的是肉的,有的是素的,有的像植物一样,有的像动物一样,但是它们统一的特点是体型完全不标准,它不像地球上的生物一样有棱有角,器官分明,或者根叶茎分明。太岁就像一个筒一样,而且有自我修复功能。
太岁是如何形成的呢?
太岁,岁指木星,木星也叫岁星。木星在每年运行的过程中,对地球是有能量俯冲的,就像太阳质子爆发,电子到达地球,形成各种电磁的干扰,就是最明显的能量俯冲。在运行过程中,木星的能量会一波一波地向地球俯冲过来,这种能量的俯冲有阴的能量,阴的能量到达极点,俯冲到哪里,哪里就会形成太岁。
为什么存在“在太岁头上动土”这种事情?因为,那些人当时只考虑了太阳的相关风水,根本没考到木星。当挖出来之后,才知道犯太岁了。
那么,为什么不能在挖出太岁的地方盖房子呢?因为那是至阴之地,而人类居住之地是越阳越好。常言说,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动土表示要修建,但是结果挖出太岁了,说明这个地方在今年是至阴之地,所以这个地方不能盖房子。
这一年过去之后,第二年,这个太岁就会消失,因为它得不到持续的阴性能量的支撑,就会自己死掉,最后化在土里面,当然,明年在另一个地方还会有太岁形成,古人还研发出专门测太岁和发现太岁的方法。
(三)获取并储存能量的效率决定了生命属性和生长周期
阳光普照大地,一棵植物生长出来,它的叶子先获取一部分能量,其中一部分保持它的生长,还有部分能量储存下来,存在植物的不同部位,比如茎、枝干、果实等。
假设你拿一根小麦秆,再拿一根松树枝在手里,都是植物的茎秆,拿到火上点燃,小麦秆遇火,一会儿就没了,而松树枝却能燃烧半天。如果用来烧水,所需的小麦秆和松枝的体积也不同。是什么决定了它们能量的效率呢?
假如,小麦秆为储存一只羊吃的能量,需建 2-3个单位的物质体,而松枝却只需建更少的单位就可以储存更多的能量。小麦秆为储存更多的能量,只能不断地获取食物,不断地生长,这加快了“生长收藏”的过程,生命周期就会变短。
举个例子,假如规定细胞只能衰败 50次,我每衰败一次获得一部分食物,可以吃 2年,可活的寿命就是 100年。但另外一个人,衰败一次带来的食物只够吃一年,所以寿命变成 50年。草本植物的茎秆把吃到的食物变成能量储存效率较低,迫使寿命不停地变短。
昆仑山上生长着很多松树,特别是海拔 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有的松树一年只能长 1毫米,它的叶子很小,消耗很少,它长得慢,但是长得瓷实,储存的能量多。我有次在昆仑山上看到了 l万多年的古树,根部尸、绎預撂像干 J;一样,摸起来又光又硬,质地非常紧密。它活那么久,就是因为储存能量的效率太高了,同样的体积,储存了远超过其他树木几十倍的能量。
它的细胞本来应该 3天分裂一次,但是能量充足,就可以 5天才分裂一次。它的生命衰减周期得到了不断延缓,所以,它可以活得更久,在亿万年的进化中,有足够能量延缓衰减的过程,整个生命周期变长,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这种松枝特别经烧,也就是说,每年生长的 1毫米松树里储存了大量的能量。
它的细胞本来应该 3天分裂一次,但是能量充足,就可以 5天才分裂一次。它的生命衰减周期得到了不断延缓,所以,它可以活得更久,在亿万年的进化中,有足够能量延缓衰减的过程,整个生命周期变长,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这种松枝特别经烧,也就是说,每年生长的 1毫米松树里储存了量的能量。
乌龟也是如此,它吸收一点儿能量后,自身消耗很少,所以,它可以无限度地储存,不断延缓分裂周期,而且在长大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更多的能量,延缓了整个生命过程。
放在人的身上,如果我们的能量吸收效率高,消耗释放的效率低,那么就会造成生命的延缓,即“动生静养”。运动员是最不划算的,他们有了生,却少了养,运动员一旦退役,特别是那些高体能消耗的运动员,基本都胖得没形了。原因在于,他吸收能量的口已经被打开,但是他当运动员时的通道是平衡的,退役后的身体外放的通道减弱,身体的能量就被储存下来,因此变胖。一般情况下运动员都短命,长期剧烈的运动让他们的细胞分裂速度比常人快,生命衰减的周期没有得到延长。
我们的生命节奏,往往是能量交替吸收和耗损之间的一种平衡的结果。谁能够轻松地吸收能量,更好地储存能量,并且减少消耗,像低碳生活一样,谁的寿命就会延长。
(四)生物的能量传递链
植物每次衰败储存的能量一直在降低,比如说:第一次裂变,它能吸收 50个单位的能量,第二次裂变可能就能吸收 49个单位,等到最后,它再次裂变,长同样大的面积,它只能吸收 1个单位的能量,等到秋天或冬天来,它的叶子或根吸收的能量,已经不足以维持整个生命体,所以会出现枯黄、掉落。人也是如此,一个人在长大变老的过程中,他耗损的能量在减少,进食量也在变少。
获取更多能量是所有动物、植物要想生存下去的一个特别好的诉求,能够把这些能量处理好,那就是它们更高的诉求了。一片树叶到最后没法获取更多能量,也没办法处理更多能量,它就开始枯黄落下来,进入到土里,和泥土化在一起死亡了,但能量并没有消失。
待来年春天的时候,你把泥土挖开,会发现一些粘连的黑色的东西,那些就是前一年的叶子。紧接着,它们会被树根吸收,成为来年树木生长的新能量,叶子的能量实现了转化。但这一次的转化,代表着效率的提高,因为它有了新的载体,效率提得很高,所以灌木比草本植物寿命更长,而乔木比灌木寿命更长。
草食动物吃到了草或树叶,储存性更强了,但肉食动物又吃掉了这些已经储存了较高能量的草食动物,它的效率更高。在能量的传递链中,食物获取和处理的的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能够直接产生固态能量的只有大自然。我们人类吃东西,很多时候是在完成能量的转换,我们吃植物,是把植物吸收的能量转化到我们身上,我们吃动物的肉,也是把动物的能量转化到我们身上,我们的身体不能直接制造能量,只能通过获取或转化。
为什么有的动物死了之后能变成石油,有的动物腐烂了却变成沼气?一个动物没有接收新的更强大能量的时候,它就会腐烂、腐败、衰败,直接变成沼气,它自身是在衰败的。但是如果它在死了之后,又接收了更强大的能量,它就会变质,这个变质使它比以前更强大。这种外界的能量包括压力、高温,所以它受到了地下的高温和压力,不停地在给它释放能量,可它的身体早已超出这个范畴了,它往外放的能量又放不出去,就产生了新的物质,就是石油,煤也是这样。
木炭是怎样形成的呢?一堆木材放征一起燃烧,其中每一块木材在燃烧的同时,也在给罔闱的木材提供热量:逼着对方接受更多的能量,相互成就的结果就是,彼此发生了变质,完成了能量的储存。烧完之后,你会发现,,木炭与木材相比,第一变小了,第二变轻了,它把质量变成了能量,但是它储存在里面的能量没变,所以木炭烧起来的时候,还有那么强的能量,其实是从质量变成了能量。树木生长,是把吸收的太阳的能量变成质量,现在木炭又把质量变成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