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评论
-
设置
揭秘历史背后的故事
武则天乾陵无字碑之谜
一、无字碑之谜
提到“无字”二字,相关的“无字碑”和“无字天书”,每一个,都疑团丛生。
如若你要解释武则天的碑上无字的原因,你可以推理出十条八条,并且每条都头头是道,那么,它是真的无字么,还是那些字你看不到?会么?
今天去乾陵,是因为我们同行的一个朋友几年前看到另一个人给他的无字碑的照片后,觉得不对劲,便有意前往乾陵一探究竟。
我们昨天从终南山上下来后,晚上住乾县,第二天一早便去了乾陵,直奔无字牌而去,至此,无字碑的秘密才被揭开。
我们绕着碑一圈,然后在正前方站定,看无字碑里面到底有什么,然而看到最后,才觉得无字碑名符其实,但无字碑中并非什么都没有,我想告诉大家, 1300年前,有关无字碑到底发生了什么。
无字碑既然无字,为什么上面会有 3000多个方格,用来往里刻字所用,他上面为什么又没有刻字?无字碑真的只是一块巨石么,巨石里面,又向世人隐藏了什么?无字碑中其实有“字”,那么,那些“字”又讲了什么?
我带大家回到唐朝,还原那段不为世人所知的“无字秘史”。
神秀是在中土一带佛界之中,真正找到修习神通法门为数不多的人,达摩曾在《观心论》中说,“心者,万法之根本也。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而神秀,是为数不多真正领悟其要义,并加以实践的人,因此他说“立万法者,主乎心矣”,表面上,上两句话简单,但都是长期实证后的感慨。
因此,当时唐朝佛家论神通者,神秀数一数二。武则天在凡间贵为君王,然而在灵界,神秀才是她的指引人,书写墓碑这件事,落到了神秀的身上。
神秀给了个人仙皆欢的方案,此碑,上不书一字,这样一来,给李氏皇室留了面,另一方面,又用自己的意念力将碑文写到了石头之中。
这石头,就像光盘一样,是可以储存信息的,只要你的能量足够强,你就可以在上面写入或抹掉信息,这些碑文信息被一层层的写了进去,世人看到什么都没有,而武则天看到却非常开心,原因是她立碑给世人看的意义本来就不大,但给灵界看的意义更大些,因此,这碑便变成了无字碑,由神秀书写的无字碑。
在这里要说一下,世间的碑,最好的表达方式不是文字,大家之所以在碑上写碑文,那是因为人们无法在碑上画画的原因,因为画面比文字更适合表达,只是技术上很难做到而已。
为了弥补这些遗憾,有的时候会做雕塑,来展现昔日某场景,但这也不是最佳的选择,最佳的选择是做画,所以,我们在有些寺庙里,经常看到有些人物的生平故事壁画,其实,生平故事的壁画,只是对碑文的变相满足罢了。
所以,无字碑中记录的,是武则天生平的一些画面,每个画面突出一个主题,但神秀“画”这些事时,不是真正的一笔一笔的用意念画和写,而是把这些信息导了进去,储存了进去,那么,碑中讲的事,到底有哪些?我们将其还原出来。
整个石碑的内容,分层储存,这如同存在了硬盘的不同区域,这样可以保证阅读的顺序,他在储存时,储存的是信息,而不是原来的碑文原话,文字和图像,都只是信息的表达方式。
无字碑中的第一张图,是隐喻武则天出生的环境和状况,或许很多人看过推背图,推背图中的所有的图像都是有隐喻色彩的,因为一张写实的图像能传递的信息极为有限,所以当时人们在记录一些信息时,都用隐喻的图像,比如,在一些石窟中,画一些高僧讲道时,有天花飘落而至,或是鸟兽相随,是指他讲的经文要义美而动听,大家都为之心悦诚服,而不是真指有天花飘落,缺少这个,也就无法看懂无字碑中所讲的事件。
碑文中第一幅图,画面上,有一身材修长秀丽的女子,身穿裘衣,怀抱一个婴儿,但只是看到裹着婴儿的装束,却看不到婴儿的样子,她的母亲也是背着画面而立,望着宫城方向,立于宫墙外的长廊之外,位于中央位置的东南方,离母亲不远处,则放着一个四川那边特有的让婴儿坐里面的小圆藤坐椅,不过坐椅是空的。画面中没有他的父亲。
这幅图,是第一幅,其实在讲武则天的出生情况,从她母亲的装束来看,武则天出生于深冬时节,看不到婴儿的样子,指的是武则天小时候女扮儿养,掩盖身份一事,武则天小时候家人都对外掩盖身份假装是男婴这一身份不明事件,东南角较远处的那个位置本来是婴儿应该坐躺的位,却空着,是在说另一事实,武则天出生时,他父亲刚被要派到扬州去任职,但奈何孩子刚在长安出生,所以没有举家搬到扬州去,只是父亲前往,她母亲和她只能客居长安,所以,图画中她的母亲是站着的,并且看不到脸,表明这件事没有按朝庭的要求办,刻意隐满了下来。
第一幅画,其实解开了有关武则天的出生之谜,有人说他是山西文水人,有人说她是西安人,有人说她是扬州人,有人说是广元人,这幅有关武则天出生的无字碑画,已间接解开了这个谜。
武则天的父亲是山西文水人,所以武则天自己便也说自己是山西文水人,这有点归宗认祖的味道,而且解放前那国民党将军孙连仲带着整个现代化整编师,用大炮炸药来开武则天墓时,当时墓内有浓烟冒出,随之而来的是龙卷风,飞沙走石,当时只死了七个人,全是山西籍的士兵。这七个可怜的士兵的死,也是因福得祸,武则天自认是山西人,却遇上了老乡来挖墓,痛恨至极。
但武则天本人出生于西安,出生时只有母亲陪伴,当时她父亲在扬州当差,所以后人根据她父亲当差应当带着家眷推断,武则天应出生在扬州,并且有时间为证,时间是对得上的,但事实是因为她母亲有身孕在身,私下并没随其父前往扬州。
当她快两岁左右时,父亲动用关系成功调回长安,并随之被派往四川广元任职, 2岁左右的武则天随父前往广元,在那里度过了她整个的童年。
那么,你说武则天是哪儿人?其实重要,也不重要,下面要讲的是无字碑中的第二幅图象。
无字碑中的第二幅图,是在一黑白相间的石质山崖下,有一年轻女子,朝崖举手礼拜许愿,她的右手边,是一条只有几米宽的谷地通道,她穿一素色白衣,双手持香,举过头顶而拜,那女子额头光洁突出,脸瘦而长,与中年时的她的长相差异较大,中年时的她额头宽而不突,嘴唇薄而窄。在她不远处的山谷通道外面,隐约可以看到有几位将士的盔甲与脚靴,上半身被两面而立的山谷挡住,像是武将在山谷外面静心等候,这是武则天的右手边。
在她的左手边十余米远处,有一只有几米深的天然洞穴,甚至不能算洞穴,只能算山崖内收处,大约有五六米高,那洞内有一女子坐于石头之上,旁边站着一位皇帝模样的人,只是没有戴冠,站在女子对面,似为挑逗临幸之意。
前文说过,这是一种表象的画,而非写实的画,所以画中的两个人都是武则天本人,也许更多的人能从画中看出更多的事。
这幅画留给有兴趣的同学来解读吧,我同时将第三幅图放出来。
第三幅图,是在宫中,宫中有一东西向的长廊,站满了士兵,那些士兵站得并不整齐,长廊和与它交汇的陈道形成一个十字形象,南北方向上,两边站满了宫女侍出,像是在等某人出来,那个人却还没有出来,陈道尽头,靠近里面皇上要出来的地方,有文官弓腰低头等着,没有人敢抬头仰视,就在这此文官的西北角,有一武官背身而立,似有不屑,然而他似乎不在整个画面中,没有人注意到他,那个武官的东北角,有两宫中颇有身份的侍女,蹲在地上,在哄着哭泣的小孩,似皇子。
这幅图,是在讲武则天夺权,却还没登基时的内外环境,留给大家来解读。
整个无字碑,整个储存的信息有八九层,后面的内容我不讲,留给有兴趣的人去发现,那么,无字碑到底是什么?
其实,无字碑从信息储存的角度来讲,它只是一个光盘,是的,光盘。你从光盘光滑的盘面上,能看出里面存了什么信息么?不知道,但它里面可以存任何形式的信息,文字,图像、视频,都只是这些信息的可感知表现形式,其实这些信息是用八维码书写的,我以后有机会再解释八维码的事情,我们先看简单的。
我们知道,光盘里的信息,没有一个是靠人用笔书写刻画上去,而是利用强磁写入的,而无字碑,其实在这个层面上来讲,它只是一个光盘,神秀用自己的意念力所形成的强磁能量场,将这些信息“写入”到石碑之中。在大自然中,石头本来就是储存信息的绝佳自然载体。大家还记得昆仑山上发现的,1万2千年前的石盘么?那只是一个个光盘,里面储存了大量外星文明的信息和故事。
但石头比光盘在读取技术上要好些,因为目前人们对光盘读取技术是十分落后的,是借助于物理物质手段的磁道读取,如光盘被折断或破损,整个信息的读取将会变成障碍,但光盘上的信息还在,只是因为物质断裂,影响了读取。
但石头为载体的无字碑和石盘包括无字天书却避免了这点,因为它在写入信息时,并没有依靠物质设备来写入,所以石头的表面不必光滑,不用担心断裂,只要石头还在,哪怕断成几大块,照样可以被读取。
自然,这些信息被写入后,无法被修改,只可以被掩饰,这个过程有点像百度词条的创建,只要那人有足够的能力和权限,会对这些信息进行表面的修饰,但你能量够强,就可以跳过这些修饰,看到历史最初的版本,也就是说,这些信息是不可逆的,无法被真正修改。
但它会消失么?
如若遇到同频的强磁干扰,这些信息可以被抹掉,石头,变成了真正的石头,无字碑变成了真正的无字碑。
我们等着一些高手,前往乾陵的无字碑前,去解读后面的画面,留些念想给大家。
下面要揭密的,不是无字碑,而是乾陵武则天墓,这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座众所周知墓藏在哪,却从没能被开挖盗窃成功的墓葬。
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的黄巢,他占领长安后,得知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那些碎石大概就是修筑完乾陵后剩余的原料。黄巢调出 40万士兵,跑到乾陵开始挖掘。后来把半座梁山铲平了,却根本没有找到入口。
第二个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 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但他的理想在此破灭。他派数万军队挖掘乾陵,却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心生恐惧,放弃盗挖乾陵的念头。
第三个人则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用的是一个现代化整编师,在梁山下用军事演习作幌子,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最后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成为龙卷风,天昏地暗,走石飞沙,那七个山西籍士兵首当其冲,立即吐血身亡。最后也不得不放弃。
我们现在要讲的,便是这座乾陵武则天墓。
二、揭密乾陵武则天墓
说到乾陵,必须得提到一个人,袁天罡,袁天罡本人的历史,我会在后面的《推背图》中讲到,我们今天只讲他与武则天有关的内容。
袁天罡最初是因为相术出的名,他在洛阳之时,曾给杜淹、王珪、韦挺三人相面,预言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王珪不出十年将官至五品;韦挺面相如虎,将出任武官。预言三人为官后都要遭贬谴,届时大家还会见面。
等到了唐高祖武德年间,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由太子李建成举荐王珪当上五品太子中允,韦挺出任武官左卫率。三人正当仕途一帆风顺时,没想到受宫廷政变牵连一起被贬隽州,果然在这里又遇到了袁天罡。
就在他们三人心叹命运无常,世事如棋局之时,袁天罡再次相面预测“公等终且贵”,最后都要官至三品,三人前程及结局后来验证都不出其所料。
到唐太宗贞观初年,袁天罡以相术预测已是名扬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召见袁天罡对其术数之精奇深奥大为称赞,并问他:“古有君平(汉朝严君平,术数大师),今朕得卿,何如?”袁天罡回答说严君平是生不逢时,臣要比他强得多!在九成宫让他为贞观重臣张行成、马周等人看相,所预测后事无不准确。
袁天罡测相得最为传奇的,还是因为武则天。
当时武则天两岁左右,父亲也刚到四川广元任职,正巧袁天罡经过广元。遇上如此好的机遇,作为广元一把手的武则天父亲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个机会,将孩子们都叫来,邀请袁天罡一一相看。
传说当武则天母亲杨氏带着一众家眷出来,当袁天罡看到杨氏,吃惊地说:“夫人当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领出来让袁天罡看,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不过是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即后来的韩国夫人),袁一看说“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保姆抱出穿着男装的武则天,袁天罡一看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
难道袁天罡就没看出武则天是女儿身么?难道他真的感到遗憾么?这个传说,前面的内容都是真的,只有后面的话“若为女,当作天子”这句话,袁天罡着实没有说过,是后世的人硬加上去的,他只说“龙瞳凤颈,极贵验也!”
后来袁天罡回去之后,将这件事私下告诉了好友李淳风,并让其保密,武则天将来会称王这将事,当时就只有他们二人知道。
贞观二十二年,太白星显现异时天象,李世民便问太史令李淳风有何征兆。要是皇上没问,李淳风可以不说,但皇上问了,李淳风就不得不说,“不出三十年后,女主武王,武代李兴,而且还要诛杀李唐皇室的子孙。”李世民听了非常紧张,问此人现在在何处,李淳风只能如实回答说就在宫中,当时李世民便要将宫中凡是姓武的、跟“武”沾边的全都要杀死。
李淳风阻止说,这不是上策,有一句话叫王者不死。上天既然派这么一个人下来,就会保护他,不要说很难把他杀死,如果殃及无辜上天一定会怪罪。更可怕的是,就算您把他杀了,上天的意思如果没有改变的话,他还会再派一个人来。此人现已成人,到三十年之后变老,内心说不定会比较仁慈,就会更有利于您,可能对陛下的子孙会留有余地。如果您现在把她杀了,上天又生出一个新的人来,那这个人三十年之后可是年轻人,年轻人心狠,杀起陛下的子孙恐怕就毫不留情了。
李世民又问此人姓名,为何叫武代李兴?李淳风说,陛下既然有意不杀他,不知其人为谁也好。李世民刚答不杀那人,也不好问什么?但过了段时间,他后反劲,仍想查出此人是谁,杀了他。
结果是玄武门守将李君羡做了替死鬼。
李君羡的正式职位是左武卫将军,这是唐代府兵制十六卫中左武卫的一员大将;而且还有爵位,是武连郡公;他的家乡是洺州武安。玄武门是唐代长安城的正北门,扼守皇帝居住的大内,历来为人所重,位置相当重要。唐太宗当年就是在玄武门设下伏兵,杀死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再用武力逼迫父皇李渊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它的守将都非常骁勇,李君羡也是一员大将。玄武门守将、左武卫将军、武连郡公、武安人,已经四个“武”字了。可是,这并未引起太大的注意,毕竟都是巧合。而真正要他命的是他自己说的一句话。
有一天唐太宗在宫内宴请武将,李君羡也在宴上,唐太宗一时兴起想起一个话题,让大将们都说说自己的小名。到了李君羡这儿,他说出自己的小名是“五娘子”。这是个女孩名字,大家都因为这个女人的名字笑了起来,但唐太宗却忽然突然想起了“女主武王”的预言,想想这个人是玄武门守将、左武卫将军、武连郡公、武安人、五娘子,而且还是武将,玄武门又是个重要的地方,他本人从那里登上皇位,就总觉得那里很不安全,就觉得那个预言说的肯定是这个人。所以没过多久,他就找了一个借口,把李君羡给杀了。他本以为,这样就解除了那个预言,殊不知,武媚娘就在他身边。
李君羡是一个十分悲剧性的人物,因为从他的出生地,到他的名字,职位、到他任职地,身份,都是被刻意设计过的。
他的一生,都是被完美设计过的棋子,被选在适当的时候,被抛出用来挡箭,一个被设计好的完美替身,你还会相信武则天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帝么?
武则天的一生,既崇道,又尚佛,崇道是因为她遇到的两位高人,袁天罡和李淳风,尚佛是因为神秀和法明和尚。
一听法明和尚,很多人并不一定熟悉,但大多都听过一个名字——薛怀义,也就是武则天的第一个男宠。
虽然武则天最初选中薛怀义的目的仅是想让其做她的男宠,但阴差阳错的是,没有这个男宠,武则天是万万不敢登基称帝的。
薛怀义原本为卖药为生的江湖郎中,最初受太平公主所宠,介绍给了武则天,因身份低微,不只让其出家,做了假和尚以便进出,并让太平公主的丈夫,也就是女婿薛绍认冯小宝当叔叔。从此,冯小宝便变成了薛怀义。
薛怀义后来做了洛阳白马寺的住持,虽然他是假和尚,却做了件真和尚也做不到,让武则天得以登基的大事,惊喜来的太快,以至武则天都没有准备。
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所藏佛经典籍众多,而法明和尚居然在如此众多的佛经中,找到一部叫《大云经》的著作。
《大云经》讲:净光天女曾在同性灯佛那里听过大涅槃经,后又在释迦牟尼处听闻佛法深义,佛对净光天女说,你将化为菩萨,然后会以女身成为国王,得到转轮王统领疆土的四分之一,而后又得大自在。而净光天女的前身就是某国王的妻子。与净光天女的经历如出一辙。
但《大云经》本身并没有说武则天应该当皇帝,所以法明和尚组织一些人,为《大云经》做注叫《大云经疏》,来证明武则天就是《大云经》所提到的女皇帝。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晦涩的经文加以演绎阐发,并和当时流行的弥勒信仰结合起来,称唐宗室衰微,太后就是弥勒下生,必定取代唐朝的统治。从而为武则天提供了对抗儒家男尊女卑理论的思想武器,助她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
有人说《大云经》是一部伪经,是法明为助武则天登上王位而编写的,我们对这部经的真伪不论,因为那需要制度真的标准,才能确定哪些属于伪,有几个信息是,《大云经》是古印度人昙无谶北凉时在敦煌译出的,比武则天对外公布这一经书,早了 260年,有意思的是,这本经在印度并没有,而昙无谶本人一直在印度宣讲的经文以《涅槃经》为主,他主要翻译和讲解的经文,从没有一部叫《大云经》的,甚至从没对外公开宣讲过这本经书。
为什么?
因为昙无谶从不是这部经的译者,而是作者,他只是将这本经文提前留了下来,留在了中国,在经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写完这部经书不久,便被剌客暗中杀害。谁会说,他不是给 260年后的故事,做好了铺垫呢,为武则天的登基,埋下了伏笔。这本书一直藏在白马寺的浩瀚经卷中,直到武则天实际控权,却不敢登基时,才被人意外发现。
我们接着说武则天本人,她坐上帝位后有几件事令常人不解:
其一,她非常喜欢《华严经》,喜欢到了什么程度,她曾派人去于阗求取梵文的全本,不但组织力量进行翻译,并且在看人翻译的经文中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时,提出指导意见,亲自参与翻译工作,在翻译完成后,还不忘记主动作序,现在只要打开《华严经》就能看到她题的“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汉地八大宗派之一的华严宗,就是依据此经在武则天时期创立的。
这是一个只是虔诚信服的票友所能做得了的事么?
其二,她非常喜欢《楞伽经》,不但亲自作序,并极力推广。
这两本书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求那跋陀罗所译的经文。
求那跋陀罗( 394— 468年),中天竺人。先习小乘,博通三藏,后转学大乘教法,深研《大品般若经》、《华严》诸经,刘宋元嘉十二年( 435年),求那跋陀罗经狮子国(斯里兰卡)来到广州,宋文帝遣使将他迎入建康只洹寺,从事译经工作。
求那跋陀罗译有《杂阿含经》、《大法鼓经》、《胜鬘经》、《楞伽经》、《相续解脱经》和《无量寿经》等佛教经典。
其三,武则天大力宣传《大云经》,在全国各地广建大云寺,《大云经》的“译”者为昙无谶。
昙无谶( 385-433)简介:中天竺人,他受到《涅盘经》的启发才改小归大,后来他弘扬佛教即以《涅槃经》为主,毕生以翻译佛经为主。擅咒术,西域称为大咒师。
他二人的共同特点是同一时期出生于中天竺,一南一北,都几乎在同一时期来中国传大乘佛教,都以翻译佛经为主要手段,两人都极受武则天关注和支持。
我们回过头来再说昙无谶本人,当时他受大乘佛界的委派,与求那跋陀罗两人,一南一北,进入中国,来传大入乘佛教,都不见有大效果。
单枪匹马,怎能开拓疆土?
当玄奘前去“西天取经”之时,昭示着大乘佛教的时代来临了,玄奘法师出家后在洛阳净土寺学的第一部经典,便是《涅磐经》。
当年昙无谶身死后,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用鬼魂杀死了加害他的蒙逊,一方面,是求助于当时还在印度的同乡同门求那跋陀罗,要他继续前往中国,传经布道,除了传经布道,同时让他帮忙想办法将《大云经》带到白马寺,完成自己的心愿,而当时,他将自己的灵魂附在了经卷之中,这本经书便是《涅磐经》。
当时昙无谶爱上了楼兰王的妹妹,两人私通被楼兰国王知晓,他便逃离楼兰国,当时身上什么都没带,只有一本《涅磐经》。
后来这本书,一并被藏在了洛阳白马寺中。
200年后,武则天的父母前去白马寺上香,当时她母亲已怀有身孕,却应了昙无谶的机缘,武则天出生时,昙无谶顺利投胎。这时候的昙无谶是谁,在大乘佛界涅磐师一派在中土大唐的最高负责人,唐玄奘,也只是这个派别中的一员。
同时,保护他的还有一个派别,就是求那跋陀罗的门人,而神秀便是这一门的代表性人物,这就是为什么武则天一见神秀就要跪见的原因,昙无谶能在二百多年后顺利投胎掌权,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得到了求那跋陀罗及其门人的支持。
所以从自我发展的角度,他会修大云寺,然而他也看到了求那跋陀罗一派在中国后期发展得一片朝气,便有虚心学习之意,除了学习之外,报恩之情溢于言表。
那么,一个如此有来头的武则天,修了一个无法被明抢暗盗的墓,这个墓,又有何玄机,我们仍然回到袁天罡和李淳风身上来,继续揭密。
如果说武则天对神秀一脉是报恩和加强自身外,而对袁天罡和李淳风,则是天然的亲近。
武则天前世之时,除了翻译佛经,还热爱于种各种法术,当时从各派对她的器重,到最后的身死,都和法术脱离不了干系。因此,她骨子里面对道法深厚的人,心生亲近向往,况且她最初来中国时,也曾习得一些道家术数,因此,对他们二人的亲近,更是深了一层。
但不要认为武则天对整个道家是多么的友善,她的所有友善,都是看袁天罡和李淳风的面子,薛怀义看道士极为不惯,甚至将当时道家的一些名士,直接抓来在白马寺,剃度为僧,陪他一起当和尚。
这里面甚至还包括弘首观的观主,著名道士候尊,有次不小心被薛怀义看见了,把他拉进寺里去,强迫当了和尚,直到薛怀义死后,他才得以从白马寺出来,又重新蓄发,重新当道士。
对于这些,武则天从不闻不问,只信任袁天罡与李淳风。把选墓之事,交由他们俩去办。
为了提高效率,他们二人各率一队人马,前往周边选墓。
古代帝王,活时选墓,不但要利后代,还要利当下,也就是说,武则天选墓地,对她本人坐稳江山是极为有利的。
前两天去乾陵武则天墓时,光顾看,却忘记了拍照,在乾陵所在的梁山核心位置,其境为阴,而外守为阳,负阴而抱阳,可育天下。
我们正常向远处看,天际线是平的,而在这里看天空,天际线是圆的,犹如华盖戴顶,会有明显的天圆地方之感,此帝王之业所征。
当时袁天罡接旨后几经周折来到关中,半夜子时出来观看天象,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观星望气之说,我们在后面的推背图一章中讲解)。袁天罡认定是块宝地,于是急忙奔上山峦,找准方位,但一时找不到东西作记号,就摸出枚铜钱放地上再盖上浮土。
李淳风接旨后,沿渭水东行寻找宝地。在一天正午艳阳高照之时,他见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盘龙、结穴、护砂、来山、去水,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恰到好处的是第三,梁山北峰最高,前面两峰像乳房。整个山形,远远看去像一个少妇平躺,典型的利阴的地方,阴气弥漫,不利于阳,并且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边二峰圆滑,属金格,三座山峰虽然挺拔,但是远看很平,属土相,金克木,土生金。在主峰下修陵寝,必定导致阴气压倒阳气。
因此,此处不但藏风聚气,而且其气为阴,有利于武。李淳风又惊又喜,上山之后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拔出发针在二鱼相交处扎入土中后,也下山回朝复命去了。
武则天听他二人说在同一方位选中吉地,派人再去复查。大臣来到梁山后,找到这块地方扒开浮土,惊得半天没站起来,原来李淳风的那根发针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里!
那么,遇到这么一块风水宝地,武则天又在这里做了哪些设置安排,为什么那么多人盗墓不成?其间又有何玄机,梁山又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其前生今世如何?
三、乾陵是一座什么样的陵墓
这世间,要找一风水俱佳,可为帝王陵者,不止千八百处,奈何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找到了一处?
除却这座皇陵有一特殊要求,必须是助阴之外,可为其王陵者,单长安周边,不下十余处,为何二人都找到了同一处?
为何两人中,一个放置铜钱,一个扎针,都到了那一处?
一切的原因,都是武则天要的不只是一个风水俱佳的皇陵,她要一个千年永固,不金水火之地。
我们先讲乾陵所在的梁山的前生今世,既知如何被选中。
200万年前时,梁山被千米以上的冰层覆盖,这里用的词是覆盖,也就是说下面是流水,上面是冰层。它是附近唯一的石灰岩山体。
受流水的腐蚀和冲刷,山体内形成一个巨大的洞穴,洞穴有数十米高,并有两个水道,通向外面。我们要特殊提到的是,这个山体基本不是碎石拼积而来的,而是接近于一个整体。因此,它的石层是不用怕地震挤压的,也不会崩塌。
另外,乾陵在没有入驻前,内部通分干燥,周围又没有汇水条件,因此不存在地下水和排水危害。
当冰层后来消退时,一些沉淀物附在上面,后来被风带来的土尘所掩埋,被新生的植物所覆盖。简单来说,梁山下有一个在第四纪冰川时形成的天然溶洞,山体又为一整体,不易被开挖盗窃。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唐高宗去世二十多年后,武则天仍能将自己合葬一地的原因。
所以,袁天罡和李淳风要找的地方,不只是要风水俱佳,还要解决被盗等各种问题,或者说,安全第一,风水第二。
但凡龙脉之地,必有结穴之处,此处为地脉顿停处,地形洼突,是地气所藏结处,称故为“结穴”也叫结节,因此,对他们二人来说,找到一座山的结穴之处,是件轻而易举的事,虽然世人看能将针扎进铜钱之内实在称奇,但对他们来说,只能顺手而为之。
其实,最让很多人挂念的,是这乾陵中藏了哪些宝物,我们后面讲这个问题。另外,武则天的陵墓没有被盗,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它坚固么?
乾陵中的宝物中,金银玉器,各方宝物我们暂不提,其中有宝物叫《垂拱集》和《金轮集》,里面记叙了唐高宗、武则天两朝的许多重大宫廷事件,这本书是是武则天以王体行书写成,可还原武则天生前的很多史实。
此外,里面的陪葬经书,除了《华严经》、《楞伽经》等经卷外,还当有一本桦皮卷的《涅盘经》,以及《大云经》陪伴她近前。
当世人看到那一幕情景时,会生出哪些感概,到底是昙无谶做了武则天,还是武则天在世间续了一回昙无谶。
那两百余年,在白马寺中,清灯孤影,观尽世事棋局,最后自设棋局,入世一番。
乾陵地宫内,有武则天的画像,其双眉略弯向下,双唇薄而有棱角,小而收,额宽平,为中年之相,面色祥和,毫无霸气可言。
我们知道,其实后两次武则天陵没有被盗,并不是因为硬件问题多难克服,都是出现了“异象”,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显灵,显现出令人恐惧的鬼神之灵力,才成功地保住了乾陵。也就是说,单凭技术而言,没有明抢不了的陵墓,人们的放弃,只是因为对挖陵过程中的“异象”心存敬畏,不得已而放弃。
那么我们接着讲武则天墓中的灵力异象,或者说,武则天“活”着没有?
千百年来,可盗帝王陵者,数十计百,然真正施行者,唯有二三,凡世之间,没有明抢不了的陵墓,只有不敢侵入的“圣地”。
耀州节度使温韬,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 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他派数万军队挖掘乾陵,却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心生恐惧,放弃盗挖乾陵的念头。国民党将军孙连仲,用的是一个现代化整编师,最后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成为龙卷风,天昏地暗,走石飞沙,那七个山西籍士兵首当其冲,立即吐血身亡。最后也不得不放弃。
千百年来,这些事确有其人,确有其事,都是在万千人见证之下所发生,所以才让更多的人心有戚戚焉。
很多人也许还记得 2004年 8月,北京修筑鸟巢时强拆明朝娘娘庙遇事,造成 2死数十伤,后来娘娘庙得以保存,至今仍在奥运场馆旁。
当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尘卷风”袭击,将整个建设工地夷为平地,但袭击区内的北顶娘娘庙却完好无损。现重温下大风狂扫的惊险过程。
当时是 2004年 8月 27日下午 3点,一股旋转的黑色风柱在半空中席卷了整个工地(国家游泳中心),它有七、八米高,三、四米粗,旋风卷着黄沙将工地围栏的铁皮卷起十几米高。
在“鸟巢”最初的设计中,它四周的建筑物必须全部拆迁搬离,取代的是现代化建筑,这座庙也在搬迁拆除之列。当天,工人刚拆了庙门,突然昏天黑地,大风就开始狂刮,将工地所有建筑物摧毁,但唯独该庙安然无恙,大家都觉得非常神奇,也让目击者感到害怕。
狂风摧毁了广场中央用铁柱临时搭起的牌子,将几十米高的不锈钢旗杆折断,一幢办公楼也被风刮得整体倾斜,铁架倒下砸在楼下的 10多辆汽车上;还将一座工人宿舍整个卷了起来,又摔到地上,夷为平地。另一幢办公楼的整个屋顶被刮走。
后来说起这事时,在场的一位同事说,他正是那场事故的见证者,那天他骑车正好经过北四环,恰遇那怪风,当时他被从自行车上刮起,掉到了另一辆车的车顶上,最后跌落在地上,好在只是轻微伤,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20分钟左右。
这座娘娘庙,是北京最著名的五座泰山神庙之一,明代皇家敕建的庙宇,曾在清乾隆年间整修, 1976年后殿因地震坍塌,后被翻盖为北顶小学校。现仅存山门、前殿。
经过“尘卷风”袭击后,最后当局决定保留这座具有文物价值的明朝娘娘庙,并拨款重新修复,因此,“鸟巢”在原规划的基础上“被迫”向北移了 100米开工建设。这座古老的庙宇也即向社会开放。
看了这段,才会知道什么才是“最牛钉子户”。
因此,一座皇陵最终能否被盗挖,一座寺院道观能否被拆除,与现实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要看其背后灵界力量的此消彼长。
一座皇陵被挖被盗,要么是守护皇陵的灵界力量将其放弃,要么是遇到了更强的灵界力量,而新的灵界力量并无意保护皇陵。
要守卫住一座皇陵,得有两支队伍,一支就是我们说的阴兵,阴兵分两种,一种是当场杀害陪葬,这样这些人在临死时会心生怨恨,这些负能量会形成戾气,从而阴魂不散,就算他们没有香火供奉,没有信念尊敬带来的意念力,照样可以存活,甚至是受的苦越多,就越强大,这种方式的坏处是,将来要是没有将领很好地控制阴兵,到头来可能那些阴兵会掉头攻击自己。
另一种是,招募一些阴兵,这些阴兵享用人间的供奉,从而获得“火”,得以存在数十年,然后又由新的阴兵替代,这样可以不用杀人,也不用制造痛苦,这些士兵身上也没有戾气,但问题是,老百姓怎么可能会供奉一些不知名的士兵或亡灵,缺少现实操作性。
但袁天罡和李淳风利用山势,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知道,乾陵由三个小山峰组成,其中有两个小山峰犹如对称的乳房,在上面修城阙,山下老百姓,都极易看到。
是的,重点就在极易看到这几个字上。
老百姓不用上山,就极易看到当朝或前朝皇陵的外围城阙,观其宏大庄严,便会心生信念尊敬之情,而这些信念力,便如香火一般,可滋养这两个城阙上的阴兵。当人们每天对它施加“敬”意时,上面的阴兵,便相当于得到了香火,一方百姓,养育一方鬼仙。
那么,为什么上千年以来,人们怎么着都找不到乾陵的墓道,找不到台阶石条,却在 1957年到 1960年时出了事。
当时乾陵墓道被几个农民意外发现。 1958年冬季,经过乾陵的西兰公路复修,需要大量的石料。乾陵附近的农民便到梁山上炸石取料。前两炮炸过之后无异常。第三炮炸响之后,半空中飞出几块石条,硝烟散去,炸出了乾陵地宫墓道的砌石。
上千年来各色人等都没发现的墓道口,怎么就一下子出现了? 60年代左右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不尊不信鬼神,人们视山上的城阙犹如封建残余,哪来的信念尊敬。那些阴兵能量消散,整个乾陵外无守军,更无干扰之力,险些出了地宫被侵的事。
因此,乾陵的第一道防线,便是外城的城阙,里面有阴兵入驻,守卫皇陵,防止外灵入侵。然而,这些城阙上的阴兵,通常只有几十年的寿命,能量也极为有限,之所以没有被入侵,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看面子;第二个原因是,看实力。
我们如何知道乾陵有实力?需要来到无字碑下,便可知道。
无字碑表面上是一块直立的碑,当你站在碑下的某个位置时,可以看到整个碑在往某个固定的角度转,转的不是无字碑本身,而是它所导引过来的气灵。
如果说整个乾陵是有意布的一个场的话,那个具有强磁场的无字碑,便是一个能量和信息接收器,但它接收的能量不是自己用,而是被转发了出去。你抬头看到它转的朝向,就是真正吸收能量的一方,而无字碑能量所转的朝向,正在乾陵墓中。
看到这里,你就知道乾陵之中,有高灵,不靠民众香火,不靠咒怨之气存活,而靠的是无字碑所转送的气灵,存活千年,也可高枕无忧。
那么,在乾陵内吸收能量的那位高灵又是谁?
乾陵的修建,汇集了佛道两界的高手之力,准确来说,汇集了佛界涅磐宗的集体之力,又得到佛界华严宗,南北禅宗的鼎力支持,同时还得到了道派高灵的协助,能将这么多宗派的力量融合,是件十分难得的事。
唐朝之时,佛道相争十分火热,佛界南部,南北禅宗之争也分外火红,各派势力都看中唐代是一个发展自己,收受香火的绝佳时代,因此不管是佛道两界外部,还有佛界内部,都是一片乱象。当时甚至连势渐日微的儒界,也参与其中。大家也许还记得韩愈《师说》中的名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的传道,不是指别的道,而是单指传儒家之道。他看皇上要大规模迎佛骨并供奉佛骨,心急之下便上书皇上,内容说凡是信佛的皇上,大都没有好下场,基本四十多岁死了,皇上你得小心啊。
皇上一看,按年纪来讲,自己也差不多了,被韩愈的言辞着实恶心到了,一气之下,贬韩愈去了潮州。
后来也发生了唐武宗灭佛事件,也是趁佛界内乱之时,道界对佛界的一次全面反扑。
在当时一片乱象之下,能将各派拉到一起进行对话,其同做事,各出其力的,也只有武则天,大家看她面子,也不只是因为她是一朝皇帝,而在于她在佛道两界的广泛人脉。
大家也许忽略了一个事实,武则天当政之后,其实绝大部分的时间,都不在长安,而是生活在洛阳,这在当时是十分违背大制的,君不在朝,而在其外。
武则天不在长安,有她多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昙无谶在洛阳呆了两百年左右,洛阳的一切对他来说熟悉不过,对他来说,更有在家的感觉,所以他才把自己最亲信的男宠,安排在了白马寺的住持,因为从情感上来,白马寺,才是她最熟悉和最后安全感的地方。
另一方面,武则天生前苦心经营的势力范围,其实一直在洛阳,数百年的苦心经营,洛阳的灵脉关系已十分纯熟,万一遭遇什么危难,也都在自己的地盘上,更容易纠集力量,来保护自己,所以她上位之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洛阳建成自己的“神都”,在武则天的意识里,长安从来就不是自己的皇宫和自己的地盘,只有洛阳才是,所以她必须把洛阳打造成自己真正的地盘,建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帝都。
最核心的举措,就是在洛阳建“明堂”,明堂,亦称天宫,古人认为,明堂可上通天象,下统万物,天子在此既可听察天下,又可宣明政教,是体现天人合一的神圣之地。
武则天刚建明堂时,是下诏拆除了正殿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初号“万象神宫”。并在明堂建造成功之后,将自己的年号也改成了万岁通天,那一年被称作,万岁通天元年。
大家看到“万象神宫”和“万岁通天”的年号时,你认为是一时兴起,还是更大的计划在后面?
但,就在明堂刚刚建成后,就莫名其妙地被起火被烧,武则天就在火烧明堂后的第一时间,宣布照样建明堂,于是明堂被毁之后的第二年,重新建造的明堂重新落成,重建后曰“通天宫”。而就在建成之时,年号再次随之改变,改名“神功元年”。
堂堂国号,随着明堂的修建而数次改变,那么,明堂,对武则天来说意味着什么?而她的名“曌”字,难道只是一个普通的名字么?还是另有玄机?洛阳龙门石窟,对武则天来说,又意味着什么?讲完这一切后,我们才会更容易了解乾陵之中,到底住着谁,乾陵对住在里面的灵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洛阳,因在洛水之北,故名洛水,洛阳城南,有一山,名曰龙门山,此地之水,为何叫洛水,山又为何叫龙门,为什么有人在龙门山修建石窟群?
在灵界,洛阳为涂山氏族的地盘,商末周初之时,原居蜀山的涂山氏族,也就是涂山狐仙一族,辅佐终南山东皇太一神和周公平定天下,却因为得罪了九天玄女和吕尚(《终南山主人》一书中会写到),不得整族迁移到洛阳,从此隐而不现,因为他们曾在蜀山时,山间有一水,起名叫洛水,近处有一山,名曰龙门山,故来此地后,将水起名为洛水,山命名为龙门,实属怀念故地之举。
因此,洛阳这个地方的灵界管辖权,实归涂山氏族,他们只认周公和东皇太一(终南山主人),同时,商末周初是封了好多散仙(八仙过海中的八仙就属于散仙),他们在灵界神通广大,又不像涂山氏族一样有自己的地盘,所以经常来洛阳做客,与涂山氏族私甚好。
因涂山氏族在仙界实力强大,又不归属任何一派,因此周公将九鼎迁到了洛阳,暗中有涂山氏族保护,九鼎可为祭祀象征物,受不尽的香火尊容,享不尽的信念尊敬,因此,洛阳这个地方,成了各派散仙聚集之地,以至后世,这儿成了道学肇始之地,儒学渊源之处,经学兴盛之方,佛学首传之源,玄学形成之根,理学归根之源。
那此灵界的散仙们,观遍世间繁华,或因公因私,都要下来走一走。洛阳的灵界,虽百家争鸣,各家混杂,却都接受两个人,周公和东皇太一。然而在灵界眼中,周公是东皇太一(终南山神)的另一部分身份(他曾附灵在周公身上),所以,接受的是同一个灵。
武则天要想在长安站稳脚跟,必须得到长安派系道界的认可,洛阳虽然较为开放,但要想站稳脚跟,必须得到散仙们的认可。
最初武则天建明堂叫“万象神宫”,又将年号改为“万岁通天”,立即惹发洛阳散仙们的不满,在这些散仙心中,连张道陵等人,都是他们的晚辈,如今一外来的和尚却敢建“万象神宫”,敢更改年号“万岁通天”,是狂妄到了极点,刚刚建成,虽然涅槃宗的灵界派了很多灵界高手严阵以待,以防不测,仍还是被付之一炬。
这些散仙,从东汉起,便与佛道两界一起抵抗玛雅灵入侵,不但资历老,而且极有战斗力,抵抗玛雅灵结束后,天下都进行了势力划分,管辖所在,唯有洛阳,留给了散仙们聚会往来,虽然洛阳不是任何散仙的,但没有给够他们面子,要想成事,几近无有可能。
这件事让武则天倍受打击,人间可以改朝换代,灵界却讲源缘流长,这明堂,最早是周公在洛阳所建,这些散仙们只认周公,如今你要在原址上建周公所建的明堂,那些散仙们在情感上无法接受。
后,大家出动,几番游说,终于获得众散仙同意,得以短时间内重建明堂,这次明堂改名叫“通天宫”。并铸成九鼎,移置于通天宫。九鼎自玄武门拽入,命令宰相、诸王率领南北衙禁卫军十余万人及仪仗队中的大牛、白象一同牵拽。给足了散仙面子。
受此事影响,武则天决定改国号为周,一是因此处为东周旧地,一是向周公示敬,以求在洛阳落稳。
这也就是大家看到的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武则天明明没有必要更换国号,却冒天下大不讳,弄出个国号大周来。这样一来,武则天不但在佛界内部颇有灵脉,在道儒两界,也能获得四处周全,这些棋局,招招皆鲜,怎叫世人看穿。
然而,武则天获得的,只是在洛阳的落脚权和保护权,以及广泛的人脉,武则天一派在灵界的力量却极为有限。
此前佛道两界抵御完玛雅灵后,开始划分在东土的果位(公务员编制,可以固定时间领取香火,也就是参加蟠桃续命会的名额),佛界只得到了 3000余个果位,远低于根深蒂固的道界,也远低于东汉时从道界分离出来的天庭。况且这 3000余个果位分到她能控制的涅磐宗和禅宗的,就更少了,远不足以成事。她需要成事,需要更多灵界力量的支持,于是便有了修建龙门石窟的计划,有了修建卢舍那佛的雄心。
卢舍那的译意是“光明普照”,而“曌”字,便是日月光照乾坤之意,在洛阳,武则天在灵界的步子才正式迈开。
要了解武则天在洛阳的行为,我们需要了解下她钟爱的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寺庙,公元 64年,传言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永平求法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这之后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后,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共计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这一个时期,正是玛雅高灵从秦末汉初的征战失利退出神州大地后,再次卷土重来,并全面占领神州大地之后,昆仑神仙重新谋局部阵,计划蓄积力量,再次全力反击的时节。
从汉武帝起,玛雅灵以长安为据点,全面占领了神州大地,神州高灵策动王莽造反,趁乱世之中,推秀崛起,推翻王莽,统一天下,仍称国号为汉,这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并定都洛阳,开启了东汉。
从此时起,洛阳成了神州高灵反击玛雅灵的核心事件,当时的洛阳,由散仙们全力保护。但要真正的长治久安,靠散仙们是靠不住的,必须全面培养新的组织,遂决定从昆仑山的另一侧,引入佛界的力量。
在昆仑神仙眼中,佛道两界,本为同源,皆源昆仑,但其他小仙不一定如此看待,因此,将佛界的据点安排在洛阳最为安全。
洛阳的涂山氏族本出昆仑,况洛阳的很多散仙,多与昆仑或终南颇有源缘,因此,让他们来保护佛界的据点,是最好不过的考虑,因此,佛界来神州大地的第一个据点,选在了洛阳,有一般散仙元老在,受邀而来的外界力量才不会地方豪强欺压。
我在前面提到了一个时间,公元 64年,我为什么要提到这一年,这一年,同样在洛阳,因为还发生了一件事。
还是公元 64年,张道陵此时正在洛北邙山中修炼了已有三年,传言有白虎口衔玉符而至其所。这是民间的说法,其实是授权要他准备着手组织人手,并最终组建天府(庭)(他最后选在了建在四川青城山下,故四川又名天府之国)。
也就是说,在神州大地,组建僧道两界的组织力量的命令,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出的,都是在洛阳,都是在公元 64年。
不过,很明显,道界有着自身的先天优势,在收复失地方面,做得有声有色,占尽了风光,中原大地,皆收于道界与天庭囊中。
佛界力量一直受制于本土的乱内,无力顾及东土,直到南北朝时期,佛界实力人物,才开始从老少边穷地区开始,收复被玛雅灵占领的失地,而昙无谶便是第一批来到神州大地,从老少边穷地区开始,反击玛雅灵的佛界核心人物。
此后,佛界在印度灵界严重受措,计划大部队全力迁入神州大地,一时间,佛界实力大增,令灵界大开眼界。
最有代表性的是,佛界中的高灵在南北朝时期成功投胎北魏的孝文帝,一路砍杀安扶而来,直到洛阳。
孝文帝攻城掠地多有奇功,最大的功劳是一路修石窟。
修石窟,对外地的名义是安葬战死的士兵亡灵,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一座石窟群,就是一个据点,一个兵营。那此战死的士兵,成了阴兵,在佛界高灵的带领下,一方面用来驻守和管理已占领的区域,防止玛雅灵死灰复燃,另一方面,给佛界积攒了实力。
孝文帝到达洛阳后,不走了,并且开始开挖建石窟,众散仙最初被孝文帝的做法看蒙了,一时没转过神来——居然还可以这样玩?孝文帝笑而不语,继续建他的石窟。
对孝文帝的这一行为,散仙们笑笑就散开了,最多说一句,还是年轻人有出息,思路活。但道界和天庭不干了。不是说好一起好好玩的么,怎么把敌人赶跑了,我们修土地城隍庙,你们挖山洞,也太没档次了吧。
到了此时,佛道两界的地盘和香火相争,方拉开序幕。但双方毕竟是齐抵玛雅灵的战友,并不会公开如何,直到争到不可开交时,方有了在昆仑神仙主持下,共同按果位食俸的蟠桃会,全名叫蟠桃续命会。
因此,武则天是受了孝文帝在洛阳行为启发,决定扩修龙门石窟,增加佛界的力量,并且,这一行为,很快就传递到了全国,中国历史上第二次规模巨大的石窟的扩建行动拉开了序幕。
当然这也为后来的唐武宗灭佛事件埋下了伏笔,话又说回来,一将抵千兵,在灵界更是,武则天直接塑了另一个自己,也就是卢舍那佛。
洛水出终南,谁识云中涧,龙门源蜀山,怎知蜀地源。
天府是何处,神都源散仙,且听千年事,把酒作笑谈。
我们知道,洛阳在灵界本为涂山氏族的地盘,涂山氏族是一个低调而神秘的仙族,禹得江山的背后,核心是得到了涂山氏族的支持,为了得到涂山氏族的支持,他娶涂山氏族的女志为妻,从而顺利登上帝位。很多人至今仍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而感动,却没想他只是源于政治婚姻,压根就没喜欢过女志。
正是因为涂山氏族的的低调神秘,以及他们的亦神亦仙亦妖的身份,没被划入神仙之行列,才在蜀山躲过了 5300年前的“绝地通天”浩劫事件,为昆仑仙术保存了种子,因此,为了对付玛雅灵,要建一培养众仙的根据地时,昆仑神前来洛阳征询涂山氏族的意见。
我在《你所不知道的神仙世界》中讲过,神仙有别,仙是为神办事的,神每 1000年左右会来巡视一次,如同考核工作一般,这时候仙就可以推荐一些“妖”转正,如果错过这次机会,就得等下一个千年,所以妖界的修炼,有修炼千年一说,源于千年一次的巡视。
上一次是商末周初,而这一次,巡视到洛阳,是在公元 64年。
当时众仙云集洛阳,听闻昆仑神要建天府(仙都),又来洛阳巡查,料想天府(仙都)要建在洛阳的可能性极大,一时间群情高涨,只欠东风。
奈何在综合考虑之后,昆仑神计划将天府建在蜀山至青城山之间,这让众散仙遗憾不已,到最后,洛阳只落了个“陪都”的身份,也就是将文化、教育、研究一类的职能放在了这里,政治和军事中心放在了蜀山与青城。这件事,数百年来,让众仙心有不快。
这个尘封的往事后来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武则天托人告知众散仙,当时洛阳没有成为天府(仙都),我也感到很难过,自从昆仑变为昆仑墟后,连昆仑众神都没有了像样的住处。既然蜀地为天府之国,主军事之职,亦是天庭之所在地,待神来世界时,定不宜在天庭中处理事务,洛阳既为陪都,又学术气息浓厚,我们为什么不在这儿建神都呢?
“神都”这个概念,最早是从武则天口提出的,这个消息传出去后,众散仙听了,仍就是想这年轻人挺能折腾。虽然他们知道昆仑神不一定会答应这样的事发生,可是万一答应了呢?洛阳一直有众散仙在,不像天府之国,尽是一帮晚辈,法力也不行,要真是成了神都,将来与神沟通多方便。
早先,众散仙都不表态,装没听见,装不知道,后来武则天发誓起咒,如果神怪罪下来,我一人承担。听了这话,众仙都很开心,好啊好啊。
因此,在武则天当政时期,洛阳的官方正式名称不叫洛阳,而叫“神都”,这也就是武则天明明为佛界的人物,却当政后,将洛阳突然改名叫“神都”这一奇怪的名字的原因,同样是冒天下之大不讳,并让天下人所不解。
那么,在这件事中,武则天得到了什么?
第一,得到了众散仙的支持,她在洛阳做事,众散仙不阻止,不为难,这叫理解;她在洛阳做事,众散仙为她站台,为她撑腰,这叫支持,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她拿建神都这件事,换众散仙对她的支持。当第一次建明堂被烧后,她发现了众散仙的实力与势力,下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好散仙关系,甚至不惜牺牲最爱。
前文我们提到的法明和尚,也就是薛怀义,什么错都敢犯,武则天一概不管,那法明一看,自己做什么,武则天都能包容,胆子越来越大。后来一次因为吃醋,居然跑到明堂,要点火烧了明堂,后被成功扑灭,但这件事,武则天不拿出个态度,就没法和散仙们交待,不得不将居功至伟的法明和尚,下令杖击,毙于明堂之上,算是忍泪当着众仙的面,给大家一个交代。
武则天怎么可能因为儿女情长,因为居功至伟,断送了她的宏图大愿。
第二,既然洛阳要成神都了,没有灵界的力量保护又怎么能成,众散仙都是有头有脸的老泰斗,不可以守城巡逻又不会上班打卡,最多等终极决战时出来一下。在洛阳,道界和天庭的力量也极弱,最多是象征性地设个街道办事处,也不起作用,再说武则天是佛界的灵,也无法自由调动。
要说佛界的力量,因为果位少,所以力量也弱,倒有些高灵,又不懂法术,就是修养高,又不能打。在说完种种不利的条件后,为了把神都建好,武则天提了两条建议:
第一条,我自己组建灵界队伍,用建石窟的办法,让世人来供奉,这样他们直接吃世人香火,不占佛界的果位。
第二条,打铁还得自身硬,不能什么事都麻烦散仙,佛界在洛阳没有懂法术的高手,我前世曾懂一些法术,基础好,想把自己培养起来,省得什么事都让众散仙们不清静。大家问你怎么把自己培养起来,武则天说我建一座大佛,想办法提高自身的灵力。
后来散仙们就去做道界和天庭的工作,大意是说,武则天不简单,年轻人思想活,要建神都,这神都建成了,对整个灵界都是大好事,大家要务必配合,洛阳的事道界和天庭都要少管,给武则天足够的自由度。以后呢,洛阳就不分归道界、天庭或佛界管了,都归武则天管,大家要以大局为重,相互配合。
很多人都听过武则天和牡丹仙子的事,那只是后世对这段历史形象的解读,说武则天在冬日一时兴起,要园里的百花开放,其他花先是怪怨武则天做人间的王也就罢了,连天庭的事也要管。但最后迫于武则天的威压,都于次日开放,唯独牡丹仙子不肯开放。
武则天一看别的花都给面子,唯独牡丹仙子不给面子,便要连根铲除,扔到了洛阳的北邙山中。民间传闻只是放大和扭曲版的史实,其背景是洛阳原天庭和道界的人员都归武则天统一调配,不听话的,全部被以各种形式驱出了洛阳城。
至此,武则天所为,是招招占先,局局精妙,那么,到了最后,武则天是否得成了她的大愿?还是新生了变化?俗语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皆与卢舍那佛有关。灵界凡间,则天故事,也将接近尾声。
卢舍那佛建造过程中,武则天请善导大师监督造像工程,善导大师是谁?佛门净土宗的真正创始人,所塑的卢舍那佛,名义上又是华严宗的教主,而支持他修的是禅宗的神秀,武则天实际上将佛界的大部分能量都协调集中在了一处。
除此之外,道界基本有三般势力,一是散仙派系;二是张道陵派系;三是茅山派系。
这里所说的茅山道士不是上古茅山派,而是指在和玛雅灵实战过程中的发展起来的茅山道士陶弘景的派系,到唐代时人才济济,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桢、李含光、吴钧等都是其代表人物。
武则天有散仙们提供理论和道义上的支持,道界只能观其成长,却一时动不得。
但当武则天塑大佛来提高自身灵力时,道界的人一下子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论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道界不是佛界的对手,因为佛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群众思想工作,深入群众,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能信就信,能理就理;道界最重要的工作,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不惹祸端,对世人的态度是我找你我折磨你我试验你,爱信不信,爱理不理。但道家是参加过数百年战斗磨炼的组织,纪律严明,战斗力强。
当塑大佛的工程开始时,道界准备反击的工作小范围内已经开始了。但真正让道界开始正式反击的时候,是武则天“死后”的青城山事件。
要理解武则天在做什么,就必须得了解武则天对于生和死的看法,对武则天来说,肉体的腐败,只是脱离了人世的皮肉,仍是一生,只不过是二世罢了,一生和一世是不一样的,仙的一生,有可能会有几世。
因此,武则天老年时,已不再关心政事,或者说,当乾陵开挖时,武则天的注意力已不在凡间的政治上了,而在于乾陵。或者你可以当成武则天又重新投了次胎,从乾陵开始修建时,乾陵就像子宫,怀上了“武则天”,一直怀了二十三年,才出生,这个孩子的出生,就是世间武则天的死。
所以,对武则天来说,她的死,反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前面铺垫了很多有关生死的议论,是方便了解武则天到底做了什么。
在武则天的影响和支持下,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日本将善导大师当成日本净土宗的祖师,当时,佛教经中国,传入了朝鲜及东南亚地区,这些,大多是武则天打的基础,并加以推进。
到最后,佛界的快速发展,导致青城山事件的发生,终于引来了道界的全力反弹,而散仙们,最终也没能帮上武则天的忙,这时武则天离世不多年,但不要理解成武则天“死”了。
当时青城后山的佛教徒想到前山发展,便和前山的道士发生了冲突。僧人数众多,强占了青城重地建福宫。道士们被迫下山,逃亡成都的青羊宫。之后向成都府告状,事关佛道,又是道家大本营之事,府官根本无法处理,只好上书唐玄宗,玄宗下诏前山归道,后山归佛,互不相干。
从凡间来看,这件事是件极小的事,不就是一个庙里的和尚和一个宫里的道士打架么,多大的点事。
很多历史书,只会把结果告诉你,让你觉得,哦,是这样啊。其实这些结果,都是最枝叶末角的东西,真正的故事,都是在过程之中,人间的一些纷争,根源在灵界,只不过到最后人间事件,成了这种力量之争的表现形式。
青城山,汉朝之后,中唐以前,名为清城山,也即道教传说中的仙境“清都”,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天府首都。
清都中的道人,被和尚赶出来了。这件事的发生,让灵界的散仙们都没法替武则天辩解了,毕竟青城山这边是前一次神确下来的“仙都”,如今仙都被占了,散仙们哪还敢替武则天站台说话。
乾陵中的武则天也恨得牙痒痒,多好的棋局,就让这些自恃狂妄的猪一样的队友给毁了,武则天内心叫苦不迭,却知时事已到如此,恐无力回天。
这件事,让道界各门派空间的联合,这时的茅山道派已全面控制了唐玄宗,这种全面控制,是指唐玄宗已经变成了个虔诚的道教徒,并开始逐步开始了对佛教的抑制计划:
先是在开元二年,李隆基下令削减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最后使全国还俗的僧尼达到一万二千人之多。然后,李隆基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庙,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对于官员和僧尼的交往也进行禁止。
等到了唐武宗时,更是将反佛运动推到了极致,全国共拆寺院4万多座,强制 26万僧侣还俗,而就在这一政策颁布实行之后的第二年,唐武宗中毒身死。
然后是唐宣宗上台,推行崇佛政策,我们在这里说的崇佛,不是真正的崇佛,而是把佛教从受打压中解救出来,让它保持一个与道教相平等的位置,恢复佛教的行为,也只不过是对唐武宗的灭佛政策进行纠正,使得佛教不再受迫害。
先是道界的清都被占,然后是佛家被迫还俗,这两件事在几十年中发生,佛道两界都开始思考共存之道。当时需要进行双方谈话,主持人是东岳帝君。
我曾在《终南山主人》和《你所不知道的神仙世界》中提到过东岳帝君的身份,在由他主持,散仙和武则天旁听,佛、道、天庭代表都在的情况下,进行了谈判,确定了佛道适度共存共荣原则。
而武则天的乾陵,虽不如曾经的洛阳那般繁华,却偶尔有散仙和佛界的老友光顾,武则天也以她五十岁左右的面目示人,如平常富户主妇,迎来送往,洗尽铅华,只余素衣粗茶,任凭世人笑谈夸骂。
武则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后面要讲的是青城山下白素贞之谜:
1、为什么许仙曾救白素贞一命,白素贞就要以身相许,观音救白素贞那么多次,白素贞却不肯多说句谢谢?
2、白素贞明明是道家的人,为什么要求观世音开解?
3、为什么白素贞只肯说自己曾拜在黎山老母门下,为什么是“曾”?
4、为什么法海是佛家的人,天庭却要给他仙丹?
5、明明白素贞打不过法海,为什么法海突然撤了法术,白娘子水漫了镇江?
6、为什么白素贞犯了那么大的错,法海那么恨白娘子,还要给她修个塔,让她果位?
7、白素贞明明是道家的,怎么到最后跟着观音修成佛家的了?